-
防跌秘訣! 「平衡不倒翁計畫」守護長者踏出的每一步
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成為許多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 -
肌少症非老年人專利! 扭不開罐頭、體重減輕都是徵兆
肌少症的5大徵兆分別是,走路緩慢;其次為手部握力下降,連日常生活所需的提水壺倒水、打開罐頭、擰毛巾等也無法順利完成;另外則是上下樓梯困難;以及反覆跌倒、受傷,近1年內,連續跌倒的狀況超過2次;最後則是體重減輕,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半年內體重下降5%以上,若有出現相關徵兆,請立即就醫尋求協助。 -
步伐沉重別以為是肌少症!醫示警:「這些情況」是力弱症 輕銀族最危險
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有效減緩肌肉的流失。 -
你可能也有隱形肥胖!蒼藍鴿教你泡芙人應該先增肌還是減脂
知名YouTuber蒼藍鴿(吳其穎)指出,許多隱形肥胖的泡芙人都有輕度至中度的脂肪肝問題,透過減脂有助於降低內臟脂肪並間接改善脂肪肝與代謝 -
肌少症族群術後復健無力? 術前BFR訓練預先強化肌力
對於老年人、手術後病人及肌少症的族群,在進行阻力運動時,搭配血液阻斷訓練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在低強度的狀態下模仿高強度的訓練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增肌效果。 -
老人失能關鍵恐非肌肉萎縮? 「力弱症」才是主要元凶
要避免身體進入老化狀態,甚至產生力弱與肌肉減少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型態:包含運動、飲食內容、睡眠休息和壓力管理;同時也要考慮足夠的營養補充。 -
老翁「肺病纏身又罹衰弱症」生活自理困難!醫教改善守則
日常飲食應攝取足夠且營養均衡,規律運動可改善衰弱肌少症、增加肌力。保持正向心態,老年生活不僅要長壽,更要健康有品質。 -
您有肌少症嗎?醫:肌少症自我評估量表 及早預測風險
肌少症在老年人中相當常見,但自我覺察到風險者卻少之又少,許多長輩常因跌倒受傷、骨折,就醫後才發現罹患肌少症 -
死亡率比常人高出5倍! 老年衰弱症恐讓身體隨時垮掉
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3至5倍。 -
別讓長輩因害怕再跌倒而不敢動 維持行動力把握3原則
根據美國的統計,老人家在跌倒之後,有10%的老人會有外傷,90%的跌倒老人沒有外傷,但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從此十分害怕再度跌倒,也因而行動力受到限制,不若以往正常活動及走路,逐漸走向失能。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