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伐沉重別以為是肌少症!醫示警:「這些情況」是力弱症 輕銀族最危險
在日常生活當中增加復健踏步機、握力訓練、彈力帶運動,能有效增加肌肉的質量與功能,有效減緩肌肉的流失。 -
肌少症族群術後復健無力? 術前BFR訓練預先強化肌力
對於老年人、手術後病人及肌少症的族群,在進行阻力運動時,搭配血液阻斷訓練法(Blood Flow Restriction, BFR),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在低強度的狀態下模仿高強度的訓練結果,達到事半功倍的增肌效果。 -
肌肉訓練要適度! 研究:訓練超過「這時間」死亡風險增
過度肌肉訓練超過130至140分鐘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
「力弱症」未改善肌少症風險增! 專家授3招預防力弱症、改善肌少症
許多年輕族群只在乎苗條身材,卻沒注意到身材下隱藏的肌肉力量、功能問題,同樣也有力弱症的傾向。 -
健身為求傲人「大肌肌」 偷打類固醇害小弟弟成弱雞
中醫師楊永榮表示,網路盛傳施打類固醇藥物,有助快速增加肌肉量,這類藥物成分多為男性荷爾蒙複合物,長期使用易導致身體免疫系統紊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遠離肌少症 物理治療師兩招增強下肢肌力
人體肌肉流失是自然且持續的生理現象,過40歲腿部的肌力流失更為快速且明顯,也就是為什麼人上了年紀走路就變慢、變虛弱,物理治療師鄭宇劭說,這都是可以預防且避免的。 -
重訓容易受傷? 說真的受傷機率比打球還低
受到國外的gym failed影片影響,挑戰大重量腳折斷、手骨折等,更是讓民眾害怕。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教練鄭宇劭表示:說真的,重量訓練是所有運動裡面,受傷機率數一數二低的運動。 -
搬運重物練出「背肌」? 醫:長期負重恐「不舉」
像習慣重訓、健身或需要長期肩臂負重的人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若發現上臂舉不高,且推牆時背上宛如有翅膀跑出來時,就應進一步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導致神經與肌肉永久的損害,得不償失。 -
健身只愛大胸肌?沒練這血管恐先硬了
不少時下年輕男性,努力健身練大胸肌,可能會讓你的血管變硬。據國內調查發現,針對大學生運動習慣調查發現,近5成男大生重訓只練上半身,根據日本研究,單純只做上肢重量訓練會刺激正腎上腺素分泌,會造成血管硬度增加近2.2倍。 -
上班腰痠背痛 復健科醫師:這件事比重訓更重要…
不少上班族從早到晚都窩在電腦椅上,雙眼緊盯螢幕,腰痠背痛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有一說是腰痠背痛練肌肉就能改善;不過,復健科醫師指出,比起重訓,放鬆原本緊繃的肌肉更為重要,建議民眾在下班後可以適度拉筋伸展,可緩解肌肉不適。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