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高齡社會肌少症危機! 專家建議補充HMB打好根肌
肌肉是健康的根基,40歲至80歲之間,可能流失約40%的肌肉量,而國人關注的長者三高、失能等問題,都可能隨著肌肉流失增加風險,除了糖尿病風險增加近49%、失能風險提升36%、高血壓風險提高19%外,認知障礙、行動能力變差等風險也將持續攀升。 -
6旬婦確診新冠竟出現肌肉痙攣! 醫解析肌張力不全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珮昀指出,肌張力不全症是1種動作障礙疾病,當肌肉進行持續或陣發性收縮,就會造成姿勢扭轉疼痛,甚至合併顫抖。 -
起立、坐下好吃力! 55歲以上民眾八成下肢肌力差具肌少風險
觀察本土研究可以發現,55 歲以上的民眾,有超過86%起坐站秒數超過12秒,平均每5個人中就有超過4人以上具有肌少風險。 -
「肌」不可失! 醫示警:肌肉量減少10%免疫力恐下降
亞東醫院與亞培台灣合作,提供民眾免費肌肉測試,為期2週。(左起)陳志道主任、林子玉副院長、亞培黎亞諾總經理、陳家宏醫師活動合影。 -
喜歡運動的別錯過!泡湯這樣泡肌肉彈性更好 物理治療師:運動選手也這樣做
擔任過許多奧運選手專責物理治療師的張正琪表示,冷熱交替是許多職業運動員平時會用的保養方法,而且它的執行原理在心肺功能訓練上也是相當重要的,對於心血管系統、肌肉骨骼系統都是很好的保養方式。 -
解決肌肉骨骼關節疾病 體外震波治療新選擇
肌肉骨骼關節疾病出現新的治療選擇,目前已能藉由體外震波能促進組織再生與緩解疼痛。 -
肌肉衰老會影響壽命長短 國衛院找到其中關鍵
研究結果也證實衰老的肌肉會過度利用肌肉顫慄來產生熱能,以幫助維持生理恆定。 -
遠離肌少症 物理治療師兩招增強下肢肌力
人體肌肉流失是自然且持續的生理現象,過40歲腿部的肌力流失更為快速且明顯,也就是為什麼人上了年紀走路就變慢、變虛弱,物理治療師鄭宇劭說,這都是可以預防且避免的。 -
HIFEM科技幫你訓練骨盆底肌 超極限凱格爾運動
康鈞尉醫師說,肌肉經由新式磁能波的刺激後會有喚醒深層肌肉的作用,讓我們平常不常用或者是不好訓練的肌群,藉由HIFEM 科技輕鬆達成鍛鍊的效果。 -
肌力美學再創造 告別肌肉鬆弛,緊實不費力!
想要瘦身,不只要增肌,還要減脂!現代人最煩惱的腹部肥大、肚皮鬆垮、尿失禁、盆底肌鬆弛的困擾,過去怎麼運動鍛鍊效果都有限,現在的醫學都有辦法解決,幫助你瘦身更有效率,短時間肌肉更緊實,展現體態完美與結實的肌肉線條,綻放你的自信光彩。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