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衝擊 台經院下修今年GDP不「保3」
  • 美媒:蘋果、鴻海擴大印度生產 中國阻礙設備輸出
  • 從地緣經濟看中美關稅大戰

    面對川普徵收關稅產生的全球性震盪,經濟已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的基礎。經濟關係影響政治關係,並可能造成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
  • 深化民主供應鏈合作 打造半導體護國群山

    透過打造更具韌性的民主供應鏈體系,不僅能夠維護台灣的產業優勢,更能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這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展現戰略領導力的重要契機。
  • 慎防經濟由「外冷內溫」轉為「內外皆冷」

    行政院各部會需盤點手邊有效的財政工具及預算,不論是產業補貼或是社福津貼,均須做好十足預備,並提出能提振未來產業生產力、勞工生產力的政策。甚或下半年政府應當在必要時再度推出提振內需經濟的政策,持續刺激內需消費以及擴張財政;否則,當柴火用盡之時,全民皆需面對「內外皆冷」的景氣窘境。
  • 當前政府的迫切經濟議題

    在經濟下行的2023年,政府須更加全面檢視國內外經濟動態,並且隨時注意國內產業結構狀況;並就目前因國際經濟持續通膨及高利率的經濟環境,導致的國內經濟通縮及可能引發的就業問題,進行規劃與因應,確保國內民眾的經濟安全,否則2024年民進黨政權或將面臨強大的挑戰。
  • 展望2023年的全球政經關係

    中美目前都在爭取盟友,但中共與前蘇聯不同,因此國際戰略格局仍處在從「冷戰」到「後冷戰」的「典範轉移」過程當中。經濟是其中的重要變數,它會使敵友關係的界線,變得更加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