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報名/糖尿病不只血糖高! 當心神經病變悄悄上身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中,很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神經病變。手腳麻木、灼熱、夜間刺痛,甚至對溫度與疼痛反應變遲鈍,都是神經受損的警訊。若未即時處理,嚴重時恐引發足部潰瘍甚至截肢。 -
神經泡糖水裡!38歲男驚見白鞋滲血 竟是糖尿病足潰瘍
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對周邊神經、血管產生損傷,後續又因足部受力不均導致硬繭或出現外傷的話,就有可能進一步造成傷口難以癒合、皮膚黏膜組織破損的糖尿病足潰瘍。 -
丹麥新研究 老鼠注射糞便萃取物能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根據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肥胖小鼠,在移植瘦的小鼠的糞便後,體重顯著減輕,並降低了第2型糖尿病上身的機率,也就是說,小鼠的健康狀態因為糞便獲得了改善。 -
糖尿病患手腳血循不良! 醫曝保暖重點防範心血管疾病
台灣已超過200萬人罹患糖尿病,其合併腎病變及心衰竭的人數及比率皆逐年攀升,且心衰竭病患近4成5合併有糖尿病,由於人體血管在天冷時會快速收縮,導致血壓上升、心跳起伏,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症,糖尿病患應格外留意注重保暖。 -
糖尿病控糖順序!睡眠、運動、飲食 精準補硒營養加分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缺乏運動,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成為現代人重要的健康課題。研究顯示,正確補充硒元素等營養劑,有助降低體內發炎反應,翻轉血糖數值。 -
研究:這「3類人」飲酒 肝損傷風險增!快用「SMART原則」設定戒酒目標
近期有新研究表明,對於腹部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酒會使嚴重肝損傷風險增加一倍以上;而高血壓患者飲酒則導致肝損傷風險提高近一倍。 -
年輕糖尿病患陷「糖胖失控」危機! 治療新趨帶來曙光
糖尿病治療趨勢已走向能同時打擊血糖與體重兩大痛點的新型腸泌素時代,研究證實有助改善胰島β細胞作用、防止異位脂肪累積,並能抑制胃排空、降低餐後血糖。研究顯示,治療24周後趨近正常值、過重或肥胖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減輕超過2成體重。 -
退休員警糖尿病腎病變 奇美中西醫合治半年腎功能提升
65歲阿成是一名退休員警,過去執勤時會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三餐不定時與執勤憋尿導致,退休後疲勞感加重,至新陳代謝科診所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為第4期,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 -
讓控糖更輕鬆!「AI與新型藥物」雙管齊下,改善糖尿病及肥胖
腸泌素原是人體腸道分泌的激素,作用是調控血糖和抑制食慾,近幾年開發成為藥物後,為糖尿病及減重治療帶來劃時代的進展。 -
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中醫「這樣治」糖尿病 化解併發症危機
對於糖尿病者日常生活飲食作息,推薦藥膳:四神排骨湯。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