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長期飲酒有腦損風險 戒斷初期當心「譫妄」反撲
酒癮(或稱嚴重型酒精使用障礙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個案即便知道飲酒會對身體或心理各方面的危害,仍然持續飲酒。在停酒的初期8-12小時,可能會歷經所謂的酒精戒斷症候群,酒精戒斷症候群的症狀,包括自主神經功能亢進(手抖、冒汗、心悸)、顫抖、噁心、嘔吐、失眠、焦慮、不安、幻覺和癲癇發作等症狀。 -
女性天冷進補小心! 醫警告「這樣補身」恐讓健康亮紅燈
近期天氣冷熱變化大,不少人會以飲酒或食用含酒料理來補身。 -
研究:這「3類人」飲酒 肝損傷風險增!快用「SMART原則」設定戒酒目標
近期有新研究表明,對於腹部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酒會使嚴重肝損傷風險增加一倍以上;而高血壓患者飲酒則導致肝損傷風險提高近一倍。 -
酗酒不戒成肝硬化 六旬男肝臟移植幸運配對、成功續命
酒精性肝炎是一種因長期過量飲酒導致肝臟損傷的炎症性疾病,酒精代謝過程會產生毒性物質,對肝細胞造成損害,典型症狀包括黃疸、噁心等。 -
想長壽這2樣別碰! 北醫研究:5種健康行為可多活7年
北醫公共衛生學院發表1項研究,追蹤台灣30歲以上的成年人約15年,發現保持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以及保持健康體重等5種健康行為者,平均可多活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 -
新竹工程師參加豪飲挑戰不幸猝死 警方介入調查
台北市信義區日前發生一起飲酒過量致死事件,一名25歲的張姓男子於9月8日上午被發現在ATT 4 Fun地下二樓廁所內陳屍。警方初步調查後表示,死者在事發前曾參加酒吧的豪飲挑戰活動,疑似因過量飲酒導致猝死,詳細死因仍有待進一步解剖確認。 -
宿醉代表喝太多? 「這些」情況都是飲酒過量的警訊!
飲酒應適量,不要等到有醉意才停止喝酒。 -
喝酒後反胃、胃不舒服?醫師曝酒後最適合吃的6種食物 有助緩解不適症狀
酒精會刺激腸胃蠕動運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並可能傷害胃黏膜,同時也會影響食物在腸胃道內的消化吸收速度。 -
喝酒容易臉紅罹癌風險大增! 醫曝酒精與癌症的關聯性
大多數人都知道酗酒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後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 -
業務喝酒應酬罹急性胰臟炎 醫籲:台灣無酒日正視酒害
許先生從事業務工作,不但酒量好還懂品酒,應酬交際都不是問題,但他在這1年來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日前他因急性腹痛掛急診才發現罹患急性胰臟炎,同時還診斷出糖尿病。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