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加治療便利性! 「2工具」助第1型糖尿病童快樂上學
丁瑋信說明,胰島素幫浦是一種可以精確控制劑量,透過導管定時向體內輸注胰島素的小型裝置,模擬胰島細胞功能的正常運作。常安裝於腹部、臂部或大腿等皮下脂脂較厚之處。 -
糖尿病職業自行車手 與百位第一型糖友共騎,破除疾病框架
由一群一型糖尿病患組成的國際職業車隊—諾和諾德職業自行車隊,六度來台參加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丹麥商務辦事處特別邀請其中一位來自英國的車手與近百位一型糖友、與支持糖友健康生活的民眾共騎,激勵糖友齊心控糖必能超越疾病的限制。 -
糖尿病童治療新選擇 長效型胰島素來相助
台灣大約有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屬於第二型糖尿病,主因為肥胖合併胰島素阻抗再加上其他多重機轉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發病初期胰島素沒有缺乏的問題;但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是因為本身胰島素分泌不夠所造成。 -
智慧化胰島素幫浦治療 糖友可精準控糖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正逐年增加!而自行施打胰島素對糖友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恐懼。有學者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其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讓糖友的血糖更為穩定,也能減輕照護者的心理負擔。 -
兒童腹痛不一定是腸胃炎 當心糖尿病惹禍
一名九歲女童,日前因嘔吐和腹痛就診,均被診斷為腸胃炎。直到嘔吐和腹痛症狀未見改善,家人緊急將她轉至為恭醫院小兒科,經抽血發現,女童血糖高達822 mg/dl;血液氣相分析發現,血中重碳酸鹽為5mmol/L、 pH酸鹼度為7.030,且血液中和尿液中有酮體反應,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 -
生酮飲食雖可降血糖 卻隱藏一些危機…
近來網路瘋傳一段影片,影片製作者宣稱自己父親進行生酮(低醣)飲食,之後血糖值大幅下降。雙和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謝安慈指出,降低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雖然可以讓血糖下降,但卻會造成身體負擔,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或部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若進行生酮飲食,更是危險。 -
常使用抗生素 容易出現第一型糖尿病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若頻繁接受抗生素治療,很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相當於孩童接受中耳炎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 -
孩子吃多體重卻輕 恐是糖尿病警訊
一名10歲女童亞悅,2年前不僅食量突然變大,常常一吃飽又喊餓,讓媽媽誤以為是孩子發育中胃口好,不料女童體重逐漸下降,半夜經常跑廁所,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目前致病機轉仍不明,只知道遺傳、環境都可能影響,研究發現,病毒感染可能誘發第一型糖尿病發作,一旦發病就得一輩子施打胰島素控制 -
10歲童腹痛送醫 第一型糖尿病害的
10歲的黃小弟因腹痛就醫,本以為是腸胃炎,但經醫師檢測,發現黃小弟常常口渴、頻尿,血糖機檢測不到血糖值,抽血發現血糖高達809mg/dl,罹患糖尿病。黃小弟連日來不斷喊肚子痛,黃媽媽以為腸胃炎,急診醫師進詢問病史,媽媽說黃小弟最近頻尿,不斷喝水還是口渴,警覺狀況不單純,檢查發現黃小弟血糖升高到809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