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健康長壽有秘訣? 研究:50歲前應避開這5大風險
掌握健康與延長壽命的分水嶺▸風險因子1:吸菸。▸風險因子2:高血壓。▸風險因子3:高膽固醇。▸風險因子4:糖尿病。▸風險因子5:肥胖。這5大風險因子,約占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的一半。研究顯示,如果能在中年(尤其是50歲以前)避開這些風險,壽命可望延長10至14年! -
慢性腎臟病威脅國人健康! 健保署推動全人全程全照護
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四為世界腎臟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初期腎臟疾病幾乎沒有症狀,如果能夠早期發現異常,予以治療,改善生活方式,就能降低洗腎風險。 -
北醫大研究實證「5行為」和壽命有關! 全部做到可多活7.13年
羅偉成副教授強調,全面採取健康生活型態者較長壽,比起僅有一項或沒有前述健康行為的人,保持五種健康行為的民眾平均可多活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 -
膝蓋痛影響生活甚鉅! 醫授「自救解方」:這1類運動幫助大
膝蓋的結構承擔著支撐身體重量與行走活動的重任,隨著時間的推移,膝關節內的軟骨和半月板逐漸磨損,導致許多長者出現疼痛與活動受限的問題。 -
血脂超標與6大成因有關 預防疾病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
高血脂肪症是可預防和管理的健康問題,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控制體重和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等,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不中風、這樣做】不吃藥改善血脂異常!醫公開「6習慣」逆轉中風危機
想要改善血脂異常,相較一般人可能會先建議控制飲食及調整生活習慣,中風病人併有血脂異常會建議同時使用斯達汀(statin)類降血脂藥物來幫助控制血脂。 -
想長壽這2樣別碰! 北醫研究:5種健康行為可多活7年
北醫公共衛生學院發表1項研究,追蹤台灣30歲以上的成年人約15年,發現保持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以及保持健康體重等5種健康行為者,平均可多活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 -
每3人就有1人出現這個問題! 減重失敗的禍首可能是它
體重管理對戰勝代謝症候群極其重要。民眾應正視過重與肥胖對健康的危害,並採取多方策略以促進健康管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醫療輔助,有望實現有效的體重控管,防治代謝症候群發生,擁有健康、愉悅的生活。 -
沒減肥體重卻大幅下降? 醫:體重減輕恐與這原因有關
體重減輕排除刻意的減重行為,6個月內體重持續減輕5%以上,就應考慮就醫評估。體重減輕的原因眾多且複雜,癌症原因約佔2成左右,非癌症原因之疾病約為6成,此外約有一成與精神壓力情緒等疾病相關,而且即使經過詳細檢查後仍有1至2成的病人屬於不明原因 -
糖友胰臟癌風險高! 「腸泌素」助控制血糖、體重
約九成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因此體重控制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相當重要。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