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胰臟癌
-
上吐下瀉以為吃壞肚子 一檢查竟是「這2種癌」上身
上吐下瀉不一定是單純腸胃炎,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吳明駿醫師認為,身體有發炎反應,甚至是血糖過高,就可能引發腸胃炎症狀。 -
最新十大癌症排行出爐!肺癌續居「癌王」之位 胰臟癌掉出排名為第11位
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3萬293人,比110年多了8,531人,在十大癌症排名中,肺癌續居首位。 -
8旬嬤因腫瘤腸道阻塞! 微創手術不再受「溢赤酸」苦
87歲的蔡女士因胰臟惡性腫瘤造成腸道阻塞,常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每次吃東西就會嘔吐,有時1晚吐3、4次。經醫師內視鏡胃腸道吻合術,透過微創手術在胃與小腸間放置金屬支架打通路徑,術後2、3天即恢復正常飲食,不再溢赤酸,讓她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
胰臟囊腫會變成胰臟癌嗎? 癌變風險高類型須定期檢查
民眾在健檢時,若發現有胰臟囊腫,尤其是某些黏液性囊腫,如黏液性囊泡腫瘤和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其癌變風險較高,平時應定期追蹤監控,一旦病況惡化,才能及時治療,以防胰臟癌風險。 -
發生率等於死亡率!胰臟癌「3大症狀」要警覺 最新治療方式看這
胰臟癌是一種沈默,卻又極為惡性的癌症,故有癌王、沉默的殺手之稱。 -
定期健檢護胰臟!機械手臂胰臟微創手術有健保給付 減輕癌友負擔
李兆偉醫師對患者提出呼籲,強調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因為近期許多胰臟相關問題的患者都是在健檢中發現的 -
泡芙阿姨不胖但體脂肪偏高 健檢發現胰臟有腫塊竟罹癌
55歲楊姓婦人本身有抽菸習慣,平日偏愛精緻甜點及高油脂、油炸食物。近期體檢發現自己肌肉量偏低、體脂肪高達35%,成為所謂的泡芙人,且從腹部磁振造影(MRI)橫切面影像發現胰臟有腫塊,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認罹患胰臟癌。 -
糖友胰臟癌風險高! 「腸泌素」助控制血糖、體重
約九成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因此體重控制對第二型糖尿病患相當重要。 -
臉色蠟黃要小心不只是黃疸? 明顯黃疸恐胰頭腫瘤警訊
胰臟體積細長,可分為胰頭、胰頸、胰體、胰尾,若腫瘤長在胰臟頭部,容易阻塞總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暢流到十二指腸,此時,便可能出現明顯的黃疸、食慾不振等症狀,容易被發現異狀,而提早就醫診治。 -
雙藥齊下打擊「癌王」胰臟癌 國衛院與高醫發現新標靶蛋白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發現,使用MEK抑制劑與WNT抑制劑,可有效抑制帶有RNF43基因變異的胰臟癌細胞生長,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