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禍後連聽到機車引擎聲都怕 「1治療」讓她順利重回職場
民眾如遭遇重大事故後出現失眠、焦慮、聽到有人咳嗽或鞭炮聲就害怕,症狀持續超過一周未改善,可能就要找專業精神科醫師協助治療。 -
國中生心理健康亮紅燈! 升學壓力、沉迷社群雙重考驗
兒福聯盟17日發布台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課業負擔沉重、沉迷網路世界、父母陪伴不足是造成年輕學子不快樂的3大主因,其中升學壓力為導致焦慮、失眠等心理健康危機的主因。 -
氣爆後出現創傷心理反應 心理師教用「五字訣」緩解焦慮
無常事件不期而至,每個人都是影響力中心,在災難事件中先將自己安定下來,陪著周邊的親友同事們也練習平復情緒,漸漸地整個社會就不再充斥恐慌。 -
翻來覆去總是睡不著?不只是咖啡因惹禍!「5大心理問題」致失眠一次看
黃閎新臨床心理師就指出,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個成年人就會有一個人有失眠的問題,除了喝咖啡可能失眠以外,心理問題也是導致夜不能寐的原因! -
戒掉手機成癮 覺察自我認同,擺脫社群媒體的焦慮與迷失
缺乏自我覺察、自我認同的困境,很可能是造成社群媒體成癮的原因。 -
體重過輕卻還想減肥? 揭開厭食症不為人知的哀痛秘密
其實厭食症是非常危險的一個疾病,不僅會傷害身體,更會有死亡風險,最容易罹患厭食症的年齡層,大多落在13歲到25歲這個區間,並且9成的患者是女性,這與容貌焦慮有很大的相關性,而這些焦慮,有很大一部份是源自於社群媒體。 -
不怕弄巧成拙!「心理CPR」5準則 關心有憂鬱、焦慮的親友
許多人對於身邊親友疑似有心理或精神困擾時,想表達關心卻怕弄巧成拙,置之不理卻又擔心發生憾事,到底應該如何介入才適當? -
劇烈腹痛竟是「憂鬱症」惹禍!微電流刺激療法助擺脫不適、重拾活力
長輩容易聽信親友建議,或本身主觀認為自己不是憂鬱症,只是失眠小問題而已而自行調整藥物,結果安眠藥物越吃越重,效果卻越來越差,還可能伴隨記憶力衰退、走路不穩易跌倒等後遺症。 -
職場溝通數位化好嗎? 員工資訊焦慮恐大幅降低生產力
2023亞洲心理健康指數報告指出,87%台灣員工承受中高度心理健康風險,造成員工敬業度降低、缺勤嚴重和流動率提升,進⽽導致⽣產⼒下降。 -
圓形禿好發於年輕族群! 7成年輕患者人際關係受影響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俗稱鬼剃頭,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時全身毛髮脫落。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