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成為失智症主因?善用資源打造社交環境,帶長輩遠離孤獨感
長者生活重心的變化導致社交圈縮小、孤獨感增加,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
圓形禿好發於年輕族群! 7成年輕患者人際關係受影響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俗稱鬼剃頭,導致圓型斑塊落髮,嚴重時全身毛髮脫落。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
做自己很「自私」? 臨床心理師剖析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當思考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或許是因為我們較熟悉前者,以致於習慣將重點放在後者,但其實自己比多數人所想的還複雜。 -
跟人講話便心跳加速冒冷汗 10分之1兒少有社交焦慮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宛臻說,社交焦慮症的成因複雜,尚無定論,和先天遺傳特質及後天環境因子可能皆有關聯。 -
Me Too新聞不斷! 醫:出現「5狀態」應暫停接收資訊
當你發現自己深陷於新聞,已經影響情緒,就必須要檢視是否需暫緩接收資訊的模式了。 -
疫情趨緩逐漸解封 杜絕憂鬱從停止「社交孤立」開始!
社交孤立是憂鬱症的危險因子,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在團體中與人互動時間越長越能有效改善憂鬱。 -
應對婆媳難題 專家教你五招解開心結
常見的婆媳問題主要為嫌棄與比較、想法不同、過度關心等。面對這些難題,別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就不會給自己太大壓力。 -
別怕尷尬癌發作! 專家:和老朋友聯絡有助長壽
臨床心理學家米莉婭柯麥爾(Miriam Kirmayer)表示,友誼等人際關係能夠促進心理的整體幸福感,並有助於健康與壽命。 -
專家傳授「尿遁法」等7項密技 內向人也能從容應對社交
對於內向者來說,大量的社交時間超消耗精力。專家推薦可適時待在浴室、外出幫忙跑腿等,騰出自己的時間即可舒適度過佳節。 -
青少年除課業最在意人際 親密家庭關係能幫助孩子減壓
董氏基金會於 2021 年 9 月至11 月以全台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人際關係、壓力及憂鬱情緒現況的調查,收集有效問卷 2,607份,結果發現,有 15.4%的青少年常感受到壓力,影響自身的生活;有 41.2%的青少年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 1 小時;8.1%常覺得自己很孤單。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