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逾2成高中生曾有輕生念頭 孩子叛逆恐是心理健康警訊
兒福聯盟2023年的調查也指出,高達17%的國高中生屬於重度憂鬱傾向,21.1%的高中生曾認真想過自殺。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壓力,除了學業、同儕關係、家庭衝突,還包括網路霸凌等新興挑戰。 -
兒少精神疾病盛行但就醫率低 僅3成家長正視!台大醫籲提升意識及早診斷
內政部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下人口約400萬,調查發現,疫後青少年焦慮症與憂鬱症病例大幅上升,6成醫師指出青少年自傷行為增多,相較之下僅有3成家長正視孩子心理問題,導致治療時機經常遭延誤。 -
走出重鬱低谷!新型鼻噴劑治療為患者帶來改善契機
研究顯示,重鬱症患者若經歷多次發作,未來復發與病程慢性化的風險將顯著增加,每次復發都可能讓自殺風險升高。 -
學子門診陪大學生深談 諮詢戀愛、職涯迷惘等情緒問題
大學是介於學生及社會人士的過渡時期,擺脫了青少年的青澀,迎接成年期的開展,期間有著許多議題正衝撞著內在的轉變。無論是感情挫折、家庭錯待、同儕議題、對人生意義有所質疑、情緒波動容易失控、或自覺可能有憂鬱症或其他心身狀況,都可以前往就醫,進行深談。 -
五成孩子憂鬱? 爸媽「精神不當對待」成重傷
原生家庭對待與互動經驗影響日後為人父母對待子女方式甚深,能覺察並轉化過往經驗的影響,是父母教養子女的重要課題與挑戰。 -
擺脫憂鬱症! 深層經顱磁刺激直達大腦控制情緒的核心
憂鬱症影響全球數億人,已經是現代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深層經顱磁刺激(Deep TMS)的治療,目前這個對抗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在醫界普遍被認為較有效且安全性高。 -
兒童也會罹憂鬱症!與一般鬧脾氣有何不同?家長、老師可以怎麼做?
關渡醫院身心科主任劉弘仁醫師提醒,不只成人,兒童同樣可能罹患憂鬱症,且由於兒童不擅於表達內心想法,症狀往往難以被察覺。 -
憂鬱症影響食慾!德研究:患者對甜食渴望更高 有望成治療新方向
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普遍食慾較低,但他們更偏好碳水化合物,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透過不同於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方式,來影響大腦的獎勵機制,這個發現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 -
研究:日行「這步數」或可降憂鬱症風險 醫推每天多走100步護身心健康
近期有一項刊登在知名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在比較成年人每日步行的步數和憂鬱症發生率後,發現每日步數較高的人,憂鬱症狀也較少。 -
老年憂鬱症和失智症難區分! 醫教你辨別憂鬱症2關鍵
老年憂鬱症,往往是多重危險因子導致,包括多重身體疾病或是遺傳及特殊壓力事件,老年憂鬱症患者,患失智症的機會較一般年長者高出2倍,另,憂鬱的情緒及表徵,也常是失智前期的表現,導致初期經常被搞混。患者常會以身體症狀表現不適,因為長輩不習慣表達情緒,所以傾向以無法解釋的身體症狀傳達內心的不適。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