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位時代親子教養更難! 逾2成兒少曾因3C與家長衝突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2015、2014年)的調查,約有20%~25%的兒少曾因3C使用與家長產生衝突。此外,衛生福利部亦統計,兒少遭身體不當對待案件中約有16%與管教兒少3C使用有關,顯示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課題越發嚴峻。 -
逾2成高中生曾有輕生念頭 孩子叛逆恐是心理健康警訊
兒福聯盟2023年的調查也指出,高達17%的國高中生屬於重度憂鬱傾向,21.1%的高中生曾認真想過自殺。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壓力,除了學業、同儕關係、家庭衝突,還包括網路霸凌等新興挑戰。 -
五年成長330%!兒少成網路犯罪高危族群 家扶籲:正視數位足跡
社會大眾關注兒少數位足跡,落實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四大守則,攜手打造更安全的網路環境。 -
兒少精神疾病盛行但就醫率低 僅3成家長正視!台大醫籲提升意識及早診斷
內政部2023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台18歲以下人口約400萬,調查發現,疫後青少年焦慮症與憂鬱症病例大幅上升,6成醫師指出青少年自傷行為增多,相較之下僅有3成家長正視孩子心理問題,導致治療時機經常遭延誤。 -
家長注意!孩子夜間滑手機 恐釀睡眠障礙、網路霸凌危機
夜間滑手機不只影響睡眠,網路霸凌風險也較高。 -
學子門診陪大學生深談 諮詢戀愛、職涯迷惘等情緒問題
大學是介於學生及社會人士的過渡時期,擺脫了青少年的青澀,迎接成年期的開展,期間有著許多議題正衝撞著內在的轉變。無論是感情挫折、家庭錯待、同儕議題、對人生意義有所質疑、情緒波動容易失控、或自覺可能有憂鬱症或其他心身狀況,都可以前往就醫,進行深談。 -
孩子心理健康出問題 精神科專家談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
孩子的情緒、專注力和作息改變,也可能與大腦發展的不足有關,家長若能克服對身心治療的成見,早日陪伴孩子就醫,將會是良好的示範。 -
和家中青少年一起聽音樂 孩子成年後親子關係會更緊密
研究指出,孩童時期,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曾與父母一起欣賞音樂的孩子,在成年後普遍與父母的關係更好。 -
校園霸凌近1/4曾自殘 「創傷知情環境」有助降低發生率!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霸凌或是被霸凌呢?數據指出,童年創傷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是校園霸凌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約4.9%的國高中生經歷過四項以上創傷。 -
31%青少年性侵害受害者為男女朋友! 情人節4招保護身體自主權
在享受戀愛甜蜜的同時,也要學習尊重彼此的身體自主權。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