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義交驟逝引憂鬱討論 醫提「憂鬱症9症狀」自我檢測
黃義交於立委落選後,許久未出現在鏡頭前,FB貼文停留在2012年。有報導指出,黃義交在生前飽受憂鬱症所苦,雖有接受治療,且情況好轉,卻仍在17日傳出噩耗。 -
董氏基金會推憂鬱情緒篩檢 適時了解情緒狀態接住自己
當越多人進行篩檢或願意開口談憂鬱症,就能打破對心理健康疾病的歧視。 -
青少年憂鬱症大幅增 症狀卻「非典型」應全面普篩
青少年時期正好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身心轉型期,容易產生不同層面的適應問題,若學校能藉由憂鬱症普篩找出高關懷族群並及時給予協助,化被動為主動,在輔導工作上有積極的意義。 -
世衛:2020年失能主因竟是「它」 如何檢測看這裡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發現,2020年造成失能的第一名竟是憂鬱症!潘怡如醫師指出,WHO統計全球有3億人口處在憂鬱當中,跟過去10年相比,上升快要20%,可能是地區之間、世代之間的壓力及資源分配不均造成,應該治療的每十人中卻只有一人被治療,且多數人不知憂鬱症會引起失能。 -
憂鬱症患者「ㄍ一ㄥ」很大! 僅2成尋求協助
據台灣憂鬱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台灣憂鬱症患者平均失能天數高達74.9天、求助比率更只有20%,顯示國內患者針對憂鬱症的治療仍較為排斥,抗拒自己罹患憂鬱症,以及無法得知合適的就醫管道等,皆是造成就醫及尋求支持的意願低落的原因。 -
職場新生壓力大 情緒篩檢找出「臨界點」!
罹患憂鬱症時,可能出現情緒低落、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因而時常缺勤或假性出席。為提醒民眾定期檢視憂鬱情緒及建立運動紓壓習慣,董氏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等單位自2000年起,將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六訂為憂鬱症篩檢日。 -
小時胖要當心! 罹患重度憂鬱症機率增
暑假期間,家中孩童是否吃多動少,比起一個多月前看似圓潤不少呢?當心,孩童年幼時肥胖,恐對身心帶來影響,根據一篇2017年5月刊載於每日科學(ScienceDaily)的研究指出,體重過重,特別是小時候就出現的肥胖,會大幅增加一生中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 -
你有憂鬱症嗎? 8大徵兆要留意
你是否整天感到憂鬱、負面思考、人生無趣、疲倦、無法專注、吃不下、睡不著、什麼都不想做呢?醫師提醒,出現8大徵兆超過2星期,就要小心是否得了憂鬱症! -
老人睡不好吃不下 恐罹患憂鬱症
家中長者若是出現睡不好、吃不下飯的情況時,可別輕忽,有可能是罹患憂鬱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家人可透過老人心理健康評估表(GDS-15)協助篩檢,若是分數越高,就越有憂鬱症傾向,應積極就醫診治。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