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後憂鬱焦慮如何緩解? 快走、游泳等中強度運動奏效
從懷孕的那一刻起,女性就會開始面臨到身體的不適與擔心胎兒健康問題的緊張情緒,產後還得在身體尚未完全復原下照顧新生兒,角色轉換的焦慮與壓力,若在產後12週內開始運動的話,改善憂鬱症狀的效果更佳。且運動量愈大,憂鬱症狀的減輕程度愈明顯, -
從孕期憂鬱到更年期挑戰!台灣年會探討多元族群的心理健康真相
響應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特舉辦心理健康月徵圖活動,邀請民眾以圖畫及攝影的方式呈現對於憂鬱症的理解,也藉由多元的經驗分享能以不同的角度面向重新認識憂鬱症,更進一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新手媽媽陷低潮!產後憂鬱症狀難克服 應儘快求醫解決
新生命的到來不僅是家庭中的1個重要時刻,也是女性生命中的1個重要轉折!當產後生活並不如想像中美好時,一些新手媽媽會面臨身體、心理和情感上的巨大挑戰,甚至可能導致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
如何走出產後憂鬱症? 親友可遵循4方法從旁協助患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林月屏表示,產後婦女雌激素下降,使得5到8成的婦女會出現失眠、焦慮或輕微情緒低落,其中若是低落情緒持續2週以上,就應注意可能是得到產後憂鬱症。 -
美FDA批准首款產後憂鬱症藥上市 產後情感障礙得解方
產後情感障礙可分成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3大類型。 -
爸爸也會出現產後焦慮症!影響原因曝 教你3招戰勝恐懼
家庭成員的增加本質上就是一個家庭事件,每位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都很重要,特別在華人的文化下,男性心理健康議題更需要家人、親友以及社會,更加細心的觀察與陪伴。 -
看到孩子就想哭怎辦? 韓國心理師給媽媽的心靈處方箋
對母親來說,孩子是甜蜜的負擔。但不少母親自訴白天看到孩子就想哭。這是怎麼回事?當然更多媽媽以為自己為了顧孩子,日子已經過得狼狽不堪,仍顧不好。 -
爸爸居家工作本想當神隊友 意外身陷「產後憂鬱」風暴
現在大家應該都聽過的產後憂鬱症多數人以為僅會在婦女身上出現,實際上,男性也可能罹患產後憂鬱,且諮商心理師觀察到,疫情下的在家工作浪潮,使得男性罹患產後憂鬱的案例激增。 -
產後憂鬱打亂育兒節奏 產後憂鬱症高風險族群是妳嗎?
產後情感障礙可分成產後情緒低落、產後憂鬱症及產後精神病3大類型。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包含生理、心理、環境三種因素。產後憂鬱症狀大多數會慢慢解除,但如果症狀仍持續未好轉,應考慮就醫。丈夫及親朋好友們可多加陪伴,給予產後媽媽足夠的同理心與耐心,讓媽媽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而是有團隊的支持。 -
新手爸爸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 專家列「警覺症狀」
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除了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食欲不振、常常想哭、有負面思考以外,可能會用更多易怒、焦躁、沒有耐心等方式表現,應提高警覺。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