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 專家:陪伴者謹記2大照顧原則
陪伴憂鬱症的要點,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吳佳儀呼籲2大重點,首先,家人一定要保持關懷,適度的關心及了解個案,在其最痛苦時適時予以協助;再者,照顧者在陪伴同時也要顧及自我身心平衡,才有辦法做好照顧工作。 -
憂鬱症12大類型全解析 9大前兆透露警訊可望及早防範
憂鬱症是1種情緒障礙,大多患者會分階段發作,其中憂鬱症狀也會與正常情緒交替出現,情緒有時還可能異常高漲,甚至出現過動、易怒與焦慮不安等症狀。 -
關心年輕世代情緒風暴 預防重度憂鬱急性發作阻止悲劇
彭啟倫醫師提到,微笑憂鬱症需要特別注意,這也是近年來在社會逐漸受到重視的現象。 -
中秋節憂鬱症狀恐加重! 醫授憂鬱症患者6大自救方法
楊琇雯醫師表示,節日假期會讓人思考更多關於家庭和人際關係的問題,同時也會面臨不同於日常的生活模式與人際互動等變化,容易使憂鬱症患者的症狀加重。 -
黃義交驟逝引憂鬱討論 醫提「憂鬱症9症狀」自我檢測
黃義交於立委落選後,許久未出現在鏡頭前,FB貼文停留在2012年。有報導指出,黃義交在生前飽受憂鬱症所苦,雖有接受治療,且情況好轉,卻仍在17日傳出噩耗。 -
憂鬱症輕生前有徵兆 7位名人用一句話陪伴鬱友度難關
憂鬱症的輕重不一,據統計有3分之2的憂友曾經想過輕生,並曾從生活中透露出想離開的訊息,若是身邊的親友能正確地接住這些求救訊號,或許就能避免一場遺憾。 -
百萬網紅夫妻「冬眠」養病 憂鬱症不復發!醫師建議這樣做
第一次憂鬱症發作時,有沒有好好吃藥,以及放鬆身心不要有過大壓力,是決定日後會不會再復發的關鍵因素。根據研究顯示,得過憂鬱症的病人治癒之後,再復發的機率為50%。學會紓壓、保持良好人際關、不要有過大壓力,那就有一半的機會,此生有可能不會再發作。 -
陪伴憂鬱症家人好難?醫授6招解你的無助
一人陷憂鬱,全家捲風暴!醫師門診觀察,常會見到不知道如何照顧憂鬱症個案而感到無助的親友,當憂鬱症者不願意就醫時,親友的態度很重要,應避免忽略、批判、比較,應保持同理心、給予傾聽、支持。 -
為憂鬱症所苦? 藥物強化治療成效佳
憂鬱症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平時可以透過簡式健康量表(心情溫度計)檢測自己的身心變化,並迅速了解個人的心理照護需求並建立紓壓習慣;而憂鬱症已成現今社會文明病,除了藥物治療外,身旁親朋好友應當起鬱友們的健康守門人,主動給予關懷、傾聽,並適當回應跟陪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孤軍奮戰。 -
什麼是憂鬱症? 網紅教你認識「它」
很多民眾常誤以為一時的憂鬱情緒就代表憂鬱症,或是罹患憂鬱症的人就是個性懦弱、想不開、負向思考…等汙名聯想,而忽略求助專業的必需性。憂鬱症是受心理因素、社會及環境因素以及生理因素所影響,且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憂鬱症。為除去民眾對憂鬱症的汙名化,並提醒民眾透過情緒檢視及建立紓壓習慣,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功效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