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族群膝蓋痛當心是「皺襞症候群」! 醫揭「常見致病原因」
關節內有四種不同類型的皺襞(Plica),長得有點像衣服的皺摺,這當中內側皺襞較容易出現問題。 -
膝蓋痛影響生活甚鉅! 醫授「自救解方」:這1類運動幫助大
膝蓋的結構承擔著支撐身體重量與行走活動的重任,隨著時間的推移,膝關節內的軟骨和半月板逐漸磨損,導致許多長者出現疼痛與活動受限的問題。 -
關節退化「走路卡卡、常無力」怎麼辦? 1微創膝關節恢復行走力
關節軟骨較大破損,恐致活動困難。 -
膝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年過50歲出現這些情況是警訊
骨骼結構、骨質疏鬆程度來說,50歲就來到分水嶺,X光片常看到明顯的退化,像是關節間隙不對稱、一邊大一邊小,軟骨空隙變小、磨損,可能因此疼痛、腫脹,出現膝蓋無力像是蹲下去爬不起來,或是爬樓梯較吃力,膝關節不順、卡卡的早期症狀。 -
膝蓋無法彎到底!恐後十字韌帶慢性拉傷 常見問題解析
如果膝蓋感到緊繃僵硬,做蹲下、膝蓋彎到底的動作,像是在榻榻米上跪坐或下樓梯需要膝蓋彎曲時,會感覺到不穩定或疼痛不適,就可能是後十字韌帶損傷的警訊。 -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多元 不只退化性關節炎,「這類人」也適用
八旬黃爺爺的關節因為年紀退化,5年間進行過藥物、玻尿酸、PRP等保守治療,雙膝疼痛還是持續,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2週後就感到膝關節的疼痛、腫脹,與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都獲得改善,對於膝關節運動傷害的族群亦是一大福音。 -
年輕女練跑到髕骨外翻! 醫採肉毒桿菌治療挽救跑者膝
民眾跑步運動後,若總覺得膝蓋卡卡、有疼痛感,建議可先至復健醫學科確認病因,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維護關節健康。 -
剝離性骨軟骨炎未妥善治療 壯年男子連走路500公尺都難
剝離性骨軟骨炎,因軟骨下層的硬骨缺血或血流供應有問題,造成硬骨壞死,進而影響到硬骨上方的軟骨,造成關節反覆發炎、疼痛無力、甚至積水。成年患者,當軟骨尚未剝離,可考慮用保守治療;軟骨剝離但未移位,可藉鋼釘固定;但若已是疾病後期,軟骨破裂、萎縮,就必須考慮以局部軟骨修補手術方式治療。 -
3類人膝關節最易耗損 中醫針灸緩解疼痛
60歲的李女士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已多年,雙膝疼痛導致生活品質降低,平時不敢出門,走路超過15分鐘就會開始疼痛不已,外出時無法上蹲式廁所,上下樓梯更是困難,影響她自行出門的意願。就醫接受注射玻尿酸、吃止痛藥皆無法減輕疼痛,故李女士尋求中醫幫助希望能減緩症狀。 -
膝關節受損是否開刀? 專家:應先考量「關鍵因素」
膝關節修復全書一書中就建議,在做出開刀最後決定前,不妨先對自己提出一些重要問題,像是對診斷結果有信心嗎?傷有可能自行痊癒嗎?以及開刀與不開刀情況下,走向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又有多大等問題,再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