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知道的核桃好處! 研究:能抗發炎、降結腸癌風險
癌症預防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核桃能有效減少發炎,從而幫助預防結腸癌。 -
大便潛血不要直覺是痔瘡而輕忽 醫提醒恐為大腸癌警訊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 -
排便或放屁「氣味異常」恐大腸癌? 注意4大排便警訊
排便狀況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糞便的顏色、形狀,以及排便習慣的改變,都可能反映出潛在的健康問題。 -
大腸癌徵兆注意! 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
大腸癌常見徵兆包含: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等,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規律且及早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鏡檢查是很重要的關鍵。 -
沒家族史、飲食清淡仍罹癌! 55歲女因「這項異常」揪出腸癌
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民眾定期成人健檢,今年起更擴大六癌篩檢的對象。 -
上吐下瀉以為吃壞肚子 一檢查竟是「這2種癌」上身
上吐下瀉不一定是單純腸胃炎,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吳明駿醫師認為,身體有發炎反應,甚至是血糖過高,就可能引發腸胃炎症狀。 -
大腸癌末擴散伴惡性腹水創5年存活紀錄 醫籲: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第二多的癌症,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74歲民眾、40-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
癌症時鐘快轉17秒 肺癌蟬聯10大癌症榜首、大腸癌居次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於19日公布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去年新增癌症確診人數達13萬293人,較110年增加8531人,相當於平均每4分2秒即新增一例癌症病例,比前一年的4分19秒快了17秒,報告內容顯示,肺癌再次蟬聯十大癌症榜首、大腸癌居次。 -
腫瘤位置影響是否需要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手術新選擇 提高術後恢復品質
達文西手術透過優良的視野呈現,能精準地拿掉腫瘤,完整保留周邊神經、血管,對患者泌尿道功能恢復較好。 -
大腸直腸癌轉移「標靶」增治癒奇蹟 縮小腫瘤升存活率
癌細胞侵犯肌肉,就已是癌症三期,癌細胞轉移就屬四期,就都要先標靶加化療,才可確認能否手術。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