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復健器材
-
機械手臂助復健 中風患者落淚「我已經很久沒有動了」
中風病人最希望的就是雙手可以自由活動、雙腳可以走得更久更遠,然而,對於許多患者來說,復健是一場看不到終點的漫漫長路 -
全身痠痛找不到原因? 「黃金三角治療」全面緩解
運動頻率不足、久坐不動、姿勢不良或動作錯誤均會誘發身體組織僵硬或傷害,若反覆發生將造成肌肉筋膜或關節損傷,演變為慢性疼痛。若想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效並縮短療程,建議患者應接受增生療法、徒手治療、運動治療的黃金三角整合治療。 -
復健配戴副木是為什麼? 職能治療師說明用途
穿戴副木的期間,仍要配合治療師針對個別狀況教導的復健計畫,避免長時間固定導致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狀況。 -
首座機械外骨骼復健中心揭牌 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體驗
桃園怡仁綜合醫院機械人復健中心揭牌,全台首座機械外骨骼(HAL)中心啟用,桃園市長鄭文燦親臨揭牌表達期許,同時體驗肌肉收縮訊號帶動復健動作。 -
選購復健醫材 食藥署教你這3招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醫療器材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要先認識連續式被動關節活動器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第三則是在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 -
手麻竟是腕隧道症候群? 正確戴副木六成可痊癒
一位50歲陳女士,從早到晚需洗鍋盤,又迷上手機追劇,某日騎機車回家,發覺催油門時右手手指麻木,睡覺時也會因手麻而醒來,拿東西時又常抓不住而掉落,至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尋求李信賢醫師協助,李信賢醫師表示,多數病人經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時,視病況不一定需要手術,只要正確配戴副木,有六成病人三個月內會痊癒。 -
骨折指掌無力 靠「金鋼爪」神救援
南投54歲鄭先生熱愛吹薩克斯風,但日前走路不慎跌倒,導致右手肱骨骨折伴隨橈神經受損,術後雖將肱骨復位,右手腕仍呈垂腕狀,除無法繼續開計程車,更得暫時割捨樂器,所幸接受進一步手術前,醫療團隊特別製作動態副木,讓右腕變身金鋼爪,不僅延緩術前肌肉萎縮速度,也讓他重拾演奏興趣。 -
復健「好手帶壞手」 醫:干擾復健成效
有許多中風患者治療後,需要長期努力復健,才有機會恢復身體的運動能力,然而許多人因復健觀念不佳,反而降低復健效果!台北榮總神經復健科醫師蔡泊意指出,常見許多患者會好手帶壞手,反而會干擾壞手神經復原,應每天限制好手只能活動3小時,多活動壞手。 -
七旬婦中風癱瘓 靠行走復健機器人邁步走
一名73歲婦人,因中風導致無法說話,右半側肢體也因此癱瘓,經治療後轉往花蓮慈院復健,經行走復健機器人復健後,現在已能使用拐杖行走約300公尺;花蓮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梁忠詔指出,創新的行走復健機器人,能幫助包括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等患者,主動式參與復健,盡早恢復行走。 -
老人家多年站不起 竟是因坐錯椅子
一名失能的老人家多年來都無法自己站立,連倒水、上廁所都要麻煩家人,經常感到自卑,直到物理治療師介入後,才發現老人家站不起來的最大主因,竟是因挑錯椅子。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