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復健
-
她車禍骨折10天後又跌倒挫傷 90天復健治療重拾靈活度
術後為防止關節活動度受限、軟組織沾黏或肌肉萎縮等狀況發生,可積極復健進行運動治療,還能加速患部的痊癒。 -
登山客5米墜落癱瘓 把握脊髓損傷黃金期重返正常生活
50歲的陳男在登山時不慎墜落,從5米高的邊坡摔下,導致雙腿癱瘓、無法行動,並出現尿失禁症狀,只要把握24小時黃金治療期,及早介入手術並結合多專科團隊合作,有機會顯著提高治療成效、搶救癱瘓、降低失能程度,並減輕照護者負擔。 -
腦震盪不能只靠休息! 新式復健助運動員快速回歸賽場
腦震盪年發生率高達1.8%,每人一生中約有25%機率發生至少一次腦震盪,超過6成腦震盪患者於撞擊後2週內症狀自行緩解,但仍有患者症狀超過4週,臨床證實,只要透過綜合性的治療與復健訓練,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復,回到工作或運動賽場。 -
從上肢癱瘓到重新拿起筷子!「臂叢神經重建術」助患者重生
過去這類損傷常被視為難以治癒的重症,病人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然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透過顯微手術與個人化復健計畫,便有機會重拾健康與正常生活。 -
雲林議員陳芳盈遭逆向車撞飛 左眼近全盲恐長期復健
雲林縣無黨籍議員陳芳盈11月25日與助理跑行程,遭逆向轎車撞擊,陳芳盈和助理送醫;陳芳盈臉書今天表示,已脫離危險,但左眼仍近全盲,恐須長期復健,並進行顏面重整手術。 -
幼兒園老師發不出聲竟是「聲帶長繭」 復健調整共鳴找回嗓音
顏婧縈表示,聲帶長繭常發生在特定職業的人,諸如老師、攤販、業務員、導遊等,除了復健及調整為前置共振的說話方式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減少對聲帶的傷害。 -
身體狀況不佳長者嗆咳「死亡率近5成」 「螢光吞嚥攝影檢查」揪潛在原因
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引發吸入性肺炎。 -
她車禍後手指卡卡不順 「Suzuki牽引式外固定器」助恢復靈活度
手指受傷不可不慎,輕忽恐造成患部癒合不良。 -
上班出車禍!男子接受職災復健治療 5個月後順利復工
桃園醫院職能治療師林蔚辰表示,收治遭遇職業傷病的勞工時,依據其狀況進行個案管理與追蹤服務,協助復健,除了醫療、職能治療及物理治療外,另分析工作環境及內容,找出必須強化的部位,加強復健。 -
帕金森氏復健也3C! 把握運動黃金期與關鍵三要件!
帕金森氏症是唯一可以長期用藥控制(20至30年)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有效的運動才是延緩疾病之關鍵!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