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復健科
-
手腕痛擰毛巾都吃力! 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自我復原力低
薛文惠醫師表示,韌帶和軟骨血液循環不佳,不易自行癒合,如果照超音波發現有斷裂、撕裂病灶,建議可搭配注射高濃度葡萄糖、PRP、PLT凍晶等增生療法,促進組織生長修復。 -
肩膀痛冰敷、貼藥膏有效? 醫師聽了搖頭嘆恐延誤病情
林詩涵院長呼籲,病患必須配合復健科醫師的指示,即使是經過PLT治療,也應先由醫師進行科學訓練,慢慢增加肌肉耐力,確保每個動作的正確性,避免再次受傷。 -
男嬰「馬蹄內翻足」 出生兩天「踝足支架」矯正
蕭安芳主任指出,除了姿勢性的馬蹄內翻足外,還有約10%是有家族史,也有屬於結構性的內翻足,是在母胎內因足部神經、肌肉或骨骼發育不正常所致,在治療上較為複雜。 -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林嘉韻醫師表示,罹患五十肩的患者常因肩膀疼痛僵硬,以致無法完成日常生活中舉手、梳頭或後扣內衣的動作,夜晚會因為疼痛加劇甚至影響睡眠。 -
新科技預防老人跌倒 「步態分析」先找出高危險族群
穿戴式感測器可以精準地找出容易跌倒的老人族群,及早介入給予幫助,降低跌倒機率。 -
伸手擋車門右肩遭夾傷 臂神經叢損傷這樣治
臂神經叢損傷的症狀常與五十肩混淆。運動神經受傷,會導致肌肉無力,理學檢查須檢查肩膀,手肘、手腕等肌力,另外可觀察病患前胸、後背及上肢肌肉,是否有萎縮情形,也可能出現肩胛骨外翻、平胸、垂肩等情況,或上肢有不自主動作。 -
骨折後想盡快恢復 復健訓練是關鍵
骨折後究竟能活動,還是得乖乖靜養才有助於復原呢?南投醫院復健科醫師周建文指出,術後隔天就可開始進行復健,透過良好的復健,不僅能縮短疼痛時間,也能避免沾黏機率,加速康復;臨床上常有患者因骨折就醫,且接受手術治療,像是打籃球的碰撞、衝擊性的運動傷害或摔車等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因此導致骨折。 -
超科技智慧運動衣 讓銀髮族運動更有效率
智慧衣及智慧手環,可即時記錄血壓與心跳,應用在慢性病患以及銀髮族復健,也降低了醫護人員人力。 -
除舊佈新迎新春 掃除姿勢NG恐扭傷
亞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邱正民醫師與物理治療師一同示範正確的打掃姿勢,讓除夕前大掃除變得更輕鬆。 -
疤痕壓迫神經 解套注射治療可緩解
台南市一名男子因手臂骨折接受手術,拔掉鋼板後出現手臂麻痛、運動困難等現象,復健效果不佳。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神經遭手術疤痕壓迫,接受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注射後明顯改善。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