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人工肛門
-
腫瘤位置影響是否需要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手術新選擇 提高術後恢復品質
達文西手術透過優良的視野呈現,能精準地拿掉腫瘤,完整保留周邊神經、血管,對患者泌尿道功能恢復較好。 -
她變瘦、排便困難就醫確診「晚期大腸癌」 「1合併治療」成功擺脫人工肛門
立體放射治療合併電熱治療,順利完成手術。結直腸癌短療程(5次)局部控制率與長療程(28次)相當,甚至有結果顯示,短程放射治療的晚期副作用較少。 -
切除腫瘤須做人工肛門? 腸癌專家新解
對於罹患肛門癌的患者,永久性的人工肛門是目前外科手術的唯一選擇,但部分民眾認為人工肛門是要把原本的肛門挖掉後,做個永久性替代肛門,導致拒絕正規外科治療,因而延誤病情。趙頌慈說,人工肛門學名為腸造口,可分永久性和暫時性兩類,其中若腫瘤位置離肛門口太近,則需做永久性肛門。 -
人工肛門不可怕 正規治療延續生命
張乃元醫師表示,需要進行造口手術的原因,大致為直腸或肛門有腫瘤、腸部受傷、腸部壞死、大便失禁等。造口常常讓患者與家屬感到不自在,因為無法適應排泄物從腹部排出的情形,還有隨時須與便袋共處的不便,有些患者因此排斥進行造口與正確治療而導致病情延誤,甚至生命提早終止。 -
腸道造口袋未貼合 易使皮膚發炎照護難
許多腸道疾病或外傷導致需要安置造口來進行排便,但若未妥善執行,可能導致糞水外洩,不僅會使周遭皮膚發炎等,更引發照護困難。一名男患者因為造口袋無緊密貼合,逾 4 年未能安心療養,經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診治,移動造口,改善患者生活。 -
微創多科整合 直腸癌手術九成五保肛率
現代人聞癌色變,其中大腸直腸癌又位居癌症之首,且治療過程中許多病人擔心保不住肛門等,更造成身體與心理極大煎熬。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副院長暨外科部部長陳自諒表示,治療大腸直腸癌可以多科團隊的方式,結合各科專業,為病人擬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達到更好治療效果,保留肛門比例可達95%。 -
蝦米! 一周沒解便竟罹大腸直腸癌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再度蟬連榜首,而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仍居第一。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罹患率高居不下,主要受到後天飲食及環境影響,尤其是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解血便常以為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導致年輕的大腸癌病患確診多已是後期,後果並不理想。 -
腫瘤塞住滿肚子大便 大腸支架來幫忙
76歲大腸癌患者近3週嚴重腹脹,腫瘤大到堵住腸道,糞便也遭阻擋,滿肚子大便。馬偕醫院採大腸支架手術,幫病人順利排便,也可降低做人工肛門機率。 -
人工肛門有損尊嚴? 豬哥亮曾因此拒絕治療腸癌
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多次傳出病危消息,最新消息指出,已經轉移到台大安寧病房。事實上,豬哥亮早在3年前就得知自己罹患大腸癌,卻遲遲不肯開刀,如今演變至癌症末期,不願開刀的原因除了想多拍點戲、多存錢,也因為開刀位置接近肛門,認為裝人工肛門有損自尊,一度拒絕接受治療。 -
向人工肛門說掰掰 大腸直腸癌新手術免切除肛門
雙和醫院發表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協助大腸直腸癌患者保留肛門,能有正常的排便功能。腹腔鏡手術傷口小、出血量少、免除裝人工肛門、失禁的不方便。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由於在生理上負有生育的功能,骨盆腔較男性大,同樣位置的大腸直腸癌手術,也較男性容易執行。這項經肛門直腸低前位切除手術有健保補助,患者僅需自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