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潛血不要直覺是痔瘡而輕忽 醫提醒恐為大腸癌警訊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難以防治,已連續多年蟬連台灣10大死因前3名,威脅全民健康。國健署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45至74歲以上國人可免費接受2年1次免費篩檢,為的就是及早發現與治療。 -
大腸癌徵兆注意! 醫:血便、便秘腹瀉交替、體重減輕
大腸癌常見徵兆包含: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等,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規律且及早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鏡檢查是很重要的關鍵。 -
沒家族史、飲食清淡仍罹癌! 55歲女因「這項異常」揪出腸癌
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民眾定期成人健檢,今年起更擴大六癌篩檢的對象。 -
大腸癌末擴散伴惡性腹水創5年存活紀錄 醫籲: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
大腸癌為國人發生人數第二多的癌症,大多發生在50歲以後,且呈現每年快速增加的趨勢,因此國民健康署補助45-74歲民眾、40-44歲具家族史民眾,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 -
大腸癌這年齡層發生率提升 健康署:篩檢年齡下修45歲
為幫助民眾及早發現病灶,國民健康署宣布,114年起擴大篩檢對象至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存活率高,民眾應多利用篩檢資源,並注意飲食均衡及規律運動,守護腸道健康。 -
糞便顏色正常不代表無代誌?糞便潛血檢查幫助掌握腸道健康
家醫科王天佑醫師指出,糞便顏色正常,並無法完全排除腸胃道出血的可能性,這時候糞便潛血檢查就是檢視腸道健康與否的一項工具。 -
日行萬步也難逃!7旬翁糞便潛血陽性 竟是大腸癌前兆
73歲羅先生患有三高,平常相當注意健康飲食,且每日養成日行1萬步的習慣,但今年初卻收到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為陽性,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最深處的盲腸有顆4公分大瘜肉。 -
烤肉吃太多小心大腸癌風險! 8步驟做好大腸癌篩檢
大腸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需要透過定期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病變,及早治療。 -
國健署攜200家醫院組癌症篩檢網 助近4萬人及早抗癌
國健署112年和200多家癌症防治醫療院所合作,共276萬人次接受公費癌症篩檢,占全國癌症篩檢總量近6成,共篩檢出3萬多名癌前病變、8000多名癌症個案數,使3.8萬多名民眾得以儘早接受治療。 -
從大便顏色了解腸胃道疾病 4顏色是「警訊」快自我檢視!
如果排除食物、藥物等因素,大便顏色異常,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