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重改吃海鮮卻讓痛風找上門?醫師分享親身經歷 推「1飲品」助排尿酸
陳昱彰醫師說明,痛風是由於尿酸過高引起,而急速減重可能造成代謝異常,導致尿酸濃度上升,進而增加痛風發作的機率。 -
生魚片藏海獸胃線蟲 感染恐引發噁心、嘔吐及皮膚紅疹
海獸胃線蟲症是由寄生於水產品的海獸胃線蟲所引起的寄生蟲疾病。人們在食用未煮熟或生食受感染的海鮮,通常在48小時內產生包括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甚至是皮膚瘙癢及紅疹等過敏反應。 -
尾牙聚餐皮膚病患飲食禁忌多 中醫教你「挑」食不踩雷
皮膚病患者除了首要避開海鮮類食物,平常對多花果類過敏如草莓、鳳梨,應避食,奇異果也須留意、西瓜過寒也不宜,其他像是花生等堅果類,小魚乾、蝦米乾貨類也先忌口。 -
秋蟹肥貪吃竟『腫』到不成人形!醫:需核對健保卡才知同一人
大啖海鮮前事先要預防過敏發作,新型第二代抗組織胺藥效持久不嗜睡。 -
台灣人吃帶殼海鮮易食物過敏 業者販售沒標警語恐挨罰
食藥署29日宣導,為保障過敏體質消費者飲食安全,市售包裝產品含有甲殼類、花生、牛奶、蛋、堅果類、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等等,均需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標示警語,違者最高可開罰新台幣400萬元罰緩。 -
藏在海鮮裡的危機! 食物中毒竟是因腸炎弧菌
在臺灣食物中毒案件中,藏在海鮮、常見的腸炎弧菌造成佔比相當高。 -
今年首例本土傷寒 北部20多歲女曾到漁港生食海鮮
衛福部疾管署20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傷寒病例,1名北部20多歲女性2月2日出現嘔吐及腹瀉,16日檢出傷寒桿菌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潛伏期期間曾至北部漁港生食海鮮,目前已採集29人檢體送驗中。同行2名友人亦曾於2月2日曾出現嘔吐及腹瀉症狀,目前已康復。 -
尾牙聚餐少不了海鮮!皮膚病患者如何自保? 醫揪陷阱
農曆春節前尾牙聚餐多,而海鮮又是常見的食材,尤其海鮮類很可能是許多菜餚中隱藏的成分,民眾如果不小心吃錯食物,很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疾病發作,飲食上必須多加留意。 -
鈣鐵供應量大跌、癌藥缺原料 竟跟珊瑚礁有關?
珊瑚底層生態系破壞,導致漁業產量減少,營養素快速下降,甚至影響數種抗癌藥物原料,海洋危機不可忽視。 -
2023大海開吃 高雄5大漁港海鮮接力開動
高雄市2023大海開吃活動開跑,11月4日至12月10日,彌陀漁港、永新漁港、興達港漁港、蚵仔寮漁港及前鎮漁港,連續在不同週末假日舉辦在地海鮮美食嘉年華及漁村文化體驗。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