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中毒!小心沙門氏桿菌 食藥署整理常見問題懶人包
製作未經加熱的含蛋產品(如蛋黃醬、提拉米蘇等)時,應優先使用衛生品質良好之殺菌液蛋或洗選蛋,以防沙門氏桿菌感染風險。 -
高市冰店沙門氏菌44人就醫 衛生局擴大專案稽查
高雄市一家冰店發生食物中毒事件並檢出沙門氏桿菌,陸續有消費者出現腸胃道症狀,截至18日下午4時共44人就醫;衛生局至製冰廠抽驗冰塊,發現廠內RO過濾器材沒有更換紀錄,已責令暫停作業。絕無社群媒體指稱1人通報屬於個案不處理情事,高雄市衛生局強調絕無拖延處理此案,並擴大啟動冰店專案稽查。 -
吃生雞蛋險送命! 顏宗海:這些人吃生蛋易引發敗血症
中部有1名男子吃了1份內含生雞蛋的蓋飯,當日晚上就嚴重腹瀉;就醫後竟是敗血症,還住進加護病房,懷疑是生蛋惹禍。 -
如何避免將沙門氏桿菌吃下肚? 料理「1動作」非常重要
民眾也可參考食藥署製作的一系列防治食品中毒教材,只要做足衛生操作習慣,徹底加熱,就能將沙門氏桿菌全都殺光光,食得更安心。 -
嬰兒沙門氏菌腸炎流行 阻斷感染途徑!醫:烹煮生肉蔬果後要洗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邱政洵副院長表示,沙門氏菌腸炎好發於夏天,每年7月到10月是沙門氏菌感染盛行的季節,通常是因為生食或吃了未煮熟受污染的食物製品或水所引起,大都以急性腸胃發炎表現。5歲以下幼兒是好發族群,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兒最常見。 -
喝下擱置過久手搖飲 竟感染沙門氏桿菌
氣溫忽高忽低,是沙門氏桿菌感染活躍時期;潘品合醫師表示,當氣溫變高,就容易滋生大量細菌,孩童弱不小心食入受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因此感染,一旦感染,6至48小時內,病患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且糞便會帶有黏液或血絲,就恐是感染沙門氏桿菌所造成,又以孩童和高齡長者為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
赴印度大啖生魚片 腹瀉發燒染傷寒
疾病管制署17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傷寒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為北部20餘歲女性,3月8日至27日間曾前往印度新德里出差,個案於當地斷斷續續出現上吐下瀉及發燒症狀但未就醫,返國後於3月28日至急診就醫,後續因腹瀉及發燒症狀未改善,經檢驗確診為感染傷寒。 -
2歲童誤食生蛋 染沙門氏桿菌引敗血症
台中一對2歲雙胞胎不明原因發燒、拉血便,嚇得父母趕緊送孩子就醫,經住院檢查證實是沙門氏桿菌引發敗血症,父母回想研判應是日前在家中誤餵孩子未煮熟的蛋、肉所致。 -
生菜沙拉水果病菌多 外食族洗過再吃
外食族到超商、市場購買生菜沙拉、水果得注意,食藥署去年抽查市售即食生鮮蔬果,發現葉菜沙拉感染病原菌比例最高,其次為即食芽菜製品、截切水果,建議先用冷開水洗過再吃。 -
常消化不良及腸胃炎 可能與胃酸抑制劑有關
L先生因胃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接受藥物治療,包括抗生素的根除療法及之後持續服用3個月的質子幫浦抑制劑(簡稱PPI,為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治療結果符合眾人期待!不過,在藥物治療期間因胃酸減少,造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短短幾個月就瘦了數公斤。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