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門桿菌列第一級致癌物! 「這樣根除」遠離胃癌
世界衛生組織已在1994年將幽門桿菌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因此若能透過幽門桿菌的篩檢以及根除治療,預期可以大幅降低胃癌的發生率。 -
腹痛分不清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何時疼痛是關鍵
消化性潰瘍中,以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最為民眾熟悉,然而,兩者所產生的症狀與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民眾可透過進食後開始產生疼痛的時間點與身體感受等差異,去做初步判斷。 -
胃痛、腹脹當心是幽門桿菌上身! 醫提醒:大多數是從小就已感染
當胃部長期被幽門桿菌破壞之下,黏膜因此產生的異變也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其中又以胃淋巴瘤最常見。 -
肚子痛別再忍了! 全台每百人就有5人深受胃潰瘍之苦
胃潰瘍初期症狀不明顯,最多可能只是上腹悶、吃東西容易脹氣,但若拖延不治療,日後可能會有更嚴重的胃穿孔等併發症。 -
胃癌都是「細菌」引起的! 殺死它就能降低發生率
全球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率由於幽門桿菌的除菌治療大幅減少。而有超過八成的胃癌是幽門桿菌感染所引起的,亦即這些胃癌可以透過幽門桿菌之除菌加以預防,台灣消化醫學界過去20年來,在幽門螺旋桿菌及胃癌領域的研究有多項卓越之成果,目前胃癌的發生率已經減少了五成以上。 -
長年脹氣、胃痛 當心感染胃幽門桿菌
經年累月脹氣、胃痛,吞胃藥都無用,小心是胃幽門桿菌感染!醫師提醒,胃幽門桿菌感染恐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長年有腸胃道不適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日常生活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共食。 -
台灣腸胃健康地圖 3縣市易罹腸胃癌
外食蔬果少又重口味,小心腸胃生病!國內首次公布台灣腸胃健康地圖,全台19縣市都陷入腸胃疾病中度警示,其中基隆市、宜蘭縣、南投縣,更是罹患腸胃癌風險最高的地區。分析發現,基隆市大腸瘜肉、胃食道逆流發生率最高,且口味偏好酸味;宜蘭縣胃癌、便祕人口最多,口味喜好吃辣;南投縣則胃幽門螺旋桿菌、胃潰瘍人數最多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