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歲男聲音沙啞竟是聲帶長繭! 醫揭「治療方式」恢復嗓音
對於大多數聲帶結節患者,語言治療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非侵入性選擇。 -
語言發展遲緩?「重複的間時提取教學」助記憶新詞彙!
不論是否為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林柔吟語言治療師表示,重複的間時提取教學都能顯著提高他們的詞彙學習效果。 -
公務員中風後失語!「智能復健」重塑口語功能 3個月見成效
中風後六個月為復健黃金期,若有復健需求的患者,建議積極接受專業人員規劃的復健訓練,以達最佳成效。 -
33歲女子腦中風罹失語症 把握黃金期治療恢復口說能力
根據統計,有21%至40%的腦中風病人會在中風後第1個月出現失語症,患有失語症的中風患者憂鬱風險更高,而長期憂鬱會導致恢復不良、住院時間延長、復健效果降低甚至增加死亡率。應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發病超過1年以上的患者,積極參與復健仍有改善的進步空間。 -
失智者撤除鼻胃管 「吞嚥訓練」助重拾美食味道
吞嚥訓練小組幫奶奶進行吞嚥訓練,經過兩個月的努力不懈,奶奶終於撤除鼻胃管,開始手工細心餵食。 -
8旬翁吞嚥困難4年未吃飽! 接受復健治療已可大啖美食
國內有研究發現,21.8%的65歲以上長者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經過評估,12.8%是吞嚥異常,也就是說,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人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 -
好羨慕能用嘴吃飯… 「吞嚥團隊」為84歲翁圓夢移除鼻胃管
病患在放置鼻胃管初期,把握時機及早復健,避免吞嚥肌群持續退化,積極治療就有機會能夠拔除鼻胃管,安全進食。 -
把握早期療育黃金期 改善語言發展遲緩
李婕瑜語言治療師鼓勵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透過繪本共讀提升孩子的閱讀力、溝通意願、語言能力 -
66歲婦中風 多管齊下脫離「鼻胃管」
如果長者是因為虛弱造成吞嚥困難,疾病初期可經鼻胃管補充營養,急性期後,在經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吞嚥評估與治療及營養師的營養評估與轉換飲食之提供,在接受進食訓練後,便有機會成功脫離鼻胃管 -
阿伯中風動手術竟罹患失語症 因愛好唱歌練回溝通能力
失語症可以透過復健來改善病人的語言及溝通功能,透過持續的刺激,重新訓練大腦神經,病人若能在事件發生後的半年內辛勤復健,是有機會慢慢恢復語言功能的。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