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伐變小、重心前移易跌倒? 帕金森氏症這樣動有助改善
帕金森氏症病程中後期可能會出現前傾姿勢、步態不穩等問題,這不僅影響日常活動,還可能增加跌倒的風險。 -
10秒診斷神經退化疾病!AI步態分析 醫療領域3大潛力
只需走上幾步路,透過AI(人工智慧)協助,在10秒內分析步態,精準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 -
3小時吃一次藥!巴金森症6年藥效衰退 「新型腦刺激器」助重拾生活
病患因腦部多巴胺快速減少,而多巴胺為協調人體運動功能的腦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在缺乏多巴胺之下,病患靜止時身體會出現顫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運動功能失調症狀。 -
帕金森氏復健也3C! 把握運動黃金期與關鍵三要件!
帕金森氏症是唯一可以長期用藥控制(20至30年)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但有效的運動才是延緩疾病之關鍵! -
3大神經退化性疾病有解了! AI技術元宇宙智慧照護減負擔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率領團隊於健康智慧生活圈直播節目探討如何透過人工智慧、元宇宙及大型語言模型(語模)在神經退化性疾病發展智慧照護,是解決神經退化疾病負擔加劇之良方。 -
預防巴金森氏症,營養師大推「1飲食法」減緩神經退化 世界公認最健康
針對神經退化疾病又以地中海飲食型態是目前世界公認最健康的飲食型態之一。 -
巴金森氏症藥越吃越沒效? 「它」有助於改善治療困境
巴金森氏症雖然可以透過藥物控制症狀,不過隨著病情進展,藥可能會逐漸失去最初的療效。 -
6旬翁身體僵硬、撲克臉 醫:帕金森氏症不一定會手抖
帕金森氏症最重要的3大症狀為動作緩慢、僵硬及顫抖,但有約3成早期患者不一定會有手抖症狀,建議民眾有疑慮應就醫檢查。 -
6旬婦罹巴金森氏症!長期服藥病況卻無感 原因出在這
巴金森氏症患者用藥需要多注意,新竹臺大分院巴金森治療團隊營養師陳姿羽表示,患者最好在飯前30分鐘或飯後1小時服藥,且避免與高蛋白質食物同時服用,以減少食物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
6旬翁罹巴金森氏症苦不堪言 「神波刀」擺平抖不停!
邱先生罹患巴金森氏症,連喝水都無法完成,人生大受打擊!經過神波刀治療,終於解決嚴重顫抖症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