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嬤拉個鐵門竟骨折! 「骨鬆332」自我檢測趨吉避凶
骨質疏鬆症如同隱形殺手,悄悄地侵蝕骨骼健康,隨著年齡增長,骨鬆風險也逐漸升高。自我檢視的骨鬆332法則:1.發現身高比先前矮了3公分以上。2.身體靠牆,後腦杓與牆間距離大於3公分。3.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小於2公分。 -
乳癌患者骨鬆風險倍增 醫籲「這樣做」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透過飲食、運動、預防跌倒及生活調整等方式多管齊下,提早預防骨質疏鬆。 -
紅茶含茶黃素可增加骨密度? 食藥署:保留骨本這樣做
網路上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飲食建議,雖然曾有研究發現,紅茶中的茶黃素有助於增加骨質密度,但目前仍無確切的科學實質證據。 -
【防疫不出門1】日照量、活動量不足 骨鬆長輩保骨三招
不管是不是骨鬆患者,長輩平日就應該進行日曬、補鈣、荷重運動,可以幫助減緩骨鬆,也能避免肌肉退化、失能。 -
遠離骨質疏鬆症 攝取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是關鍵
許多人也會購買市售的補骨或鈣產品來補充鈣質,但又該怎麼選擇?楊榮森醫師說明,市面上各種補骨或鈣產品百百種,所提供的鈣質營養差不多,最重要得依照個人需求去做選擇,尤可諮詢醫療專業人員,選用相關產品來幫自己顧好骨本。 -
「這碗湯」補足一天所需鈣質 營養師教你煮
十一月八日,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象徵冬天來臨,俗話說補冬補嘴空,在臺灣習俗裡立冬這天需補冬,透過進補恢復元氣抵禦寒冬。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蔬食廚藝講座,由營養師范綱傑、范睿示範如何運用常見食材,製作應景的高鈣纖蔬湯,料理方式簡單容易上手,一碗湯就能補足一日所需的鈣質及三分之一的膳食纖維。 -
骨鬆比老媽更嚴重! 原來跟少了這項營養素有關
62歲的盧姓婦女健檢時發現骨質密度T值達-4.2,處於骨折高風險,她驚覺不妙,認為媽媽年紀大一定更嚴重,便拉83歲的媽媽檢驗,T值卻是非常正常的0.4,骨質像年輕人一樣。骨鬆專科醫師陳柏辰表示,盧母務農,曬太陽又負重勞動,存下了骨本,而長時間坐辦公室的盧女則骨質流失快,成為兩母女骨質差異的關鍵。 -
做家事就腰痠背痛 恐是骨質疏鬆症
醫師,我這一陣子常常覺得腰痠背痛,做點家事就不太舒服,而且常常感覺背挺不直,駝背也變嚴重了。花蓮慈濟醫院骨質疏鬆照護中心主任葉光庭表示,這是許多中年女性初次到門診時的敘述,最後經檢查診斷為骨質疏鬆症。 -
骨鬆務必提早因應 防治效果大於治療
許多長者朋友經健康檢查發現自己的骨密度不足,有骨質疏鬆狀況,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此外,女性由於更年期,更提高了骨鬆風險。對此,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暨情人湖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芳萍說明,女性應在中年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積極預防骨鬆發生,更勝於未來治療。 -
健康骨骼不卡關 你可以這樣做
現代人平均餘命增加,社會結構逐漸高齡化,加上生活與飲食習慣的原因,讓骨質疏鬆的年齡層慢慢下降,需要注意骨質疏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姚定國醫師建議,要保骨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規律運動與早睡早起的生活型態,飲食中選擇富含鈣質的乳製品,避免攝取過多茶類、咖啡等,如果是茹素者,也可以透過海帶芽等深色蔬菜來補充。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