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歲男黃疸一個月竟是肝門膽管癌!「1微創手術」讓他術後10天出院
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操作達文西機器手臂。 -
癲癇發作吃藥、開刀無效? 治療新利器助重獲新生
新式的機器手臂輔助系統相較於傳統手術,有傷口小、手術時間縮短、術後復原快等優勢,對於要求精密的神經外科手術是新一代利器。 -
中風後手功能恢復慢 「科技復健」活化大腦避免失能
機器人導入復健,並非單純把設備放到治療場域給病人操作就可以,職能治療師必須依照臨床經驗,針對病人的復原狀態安排治療內容,制定適合病人的個人化訓練任務,才能有效幫助病人治療,包含要病人抓取的物品、形狀、位置及配重,以及需給與病人的協助及指令。 -
開刀房神器 揭密「高智感微創手術系統」
為提升醫療品質,臺中慈濟醫院引進機器手臂高智感微創手術系統,透過高解析度的3D立體影像,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也能提供給病患良好的照護品質;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指出,利用機械手臂的協助,讓醫師僅需坐在操作台手術,由護理人員協助機器手臂的定位及更換器械等,過程省力,也提高手術精準度。 -
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世界潮流 醫界籲健保給付
近年來,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發展迅速,提供病患高品質的手術治療,已是世界潮流;但國內健保給付不友善,連手術費用都不給付,呼籲政府放寬標準。 -
頭頸腫瘤手術運用達文西手臂 減少傷害
台中榮總喉頭頸科主任王仲祺表示,傳統上呼吸消化道癌症需進行較大範圍的切除,功能的保留較不容易,藉由經口機器手臂手術,對功能的保留很有助益。 -
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成長驚人 2017年健保將部份給付
醫療科技不斷進步,很多外科手術都已進展到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根據統計,2014-2015年,台灣進行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就上升2成5。由於機器手臂手術具有傷口小、復原快等優點,很多科別都已使用該項手術,健保署並已規畫部份給付,且預計明年2017年實施。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