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歲以上長者2功能異常率最高! 國健署籲「量6力」及早預防、延緩失能
隨著年紀增長,視力、聽力自然會退化,不過雖然這些都是自然老化的現象,但發生在長者身上事實上有其風險,不可隨意輕忽。 -
特殊兒少易有視覺問題 台大「特殊視覺中心」協助診療
台大醫院13日宣布成立特殊需求視覺中心,結合職能治療師協助,讓有特殊需求的小朋友能夠順利評估視力。 -
翻轉黑白「視」界 萊伯氏先天性黑矇症 獲准罕病認列
基因性視網膜退化疾病(Inherited Retinal Degeneration, IRD)為基因變異所致,是一種致盲性的眼睛疾病,嚴重將會引起視力障礙,導致患者行動不便、降低生活品質,造成病友心理沉重負擔,甚至因為視力的影響無法工作維持生計。 -
中距離視力影響日常作息 增視型人工水晶體生活不受限
張鈞凱醫師提醒,增視型人工水晶體在非球面人工水晶體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央負球差增度設計,延長了中距離的可視焦距,在臨床上大大提升了病患術後的生活方便性。 -
老年人聽不到也看不見 失智風險可能高於同齡2倍以上
據阿茲海默症協會表示,同時喪失視力與聽力有可能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交和其它有助於維持認知功能的活動。 -
巨細胞病毒引發葡萄膜炎 當心造成失明危機
巨細胞病毒引起之葡萄膜炎,可說是葡萄膜炎當中相當頑固的一種。病毒會潛伏在體內,當免疫狀況差時就會發作,因此它的特色就是會一直反覆發作,難以根治,而且每次發作對於視力都是一次損傷。 -
孩童隱形殺手! 弱視治療黃金治期是「這時候」
五歲半的小晴,由媽媽拿著幼稚園發的視力不良通知單至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林昕穎門診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雙眼散光分別為200及250度,且矯正視力均為0.6,建議小晴開始配戴眼鏡矯正,並配合弱視訓練,目前矯正視力可達0.9。 -
老了退化!視力、聽力和本體感覺都變差 醫師建議這樣做
當許多人開始退化,因為看不清楚、聽不見別人說話,他們習慣與外界隔絕。但別讓這種情況發生,Ronan Factora說,正常的感官退化下降不應影響生活功能,透過醫生協助,應可以幫助患者找到調整的方法,仍然過著充實的生活。 -
老花、散光、白內障! 一次了解3眼疾
隨著現在的人工水晶體技術的成熟進步,手術時間縮短、傷口變小,恢復期也短,很多人希望可以順便把老花、散光等屈光問題一併矯正,以現在的技術確實能夠做到合併矯正,甚至是高度近視,都能在手術中來做屈光度數的調整。 -
4歲確診關節炎 單側眼睛竟跟著失明
黃小姐在1歲時突然無法走動,關節都腫起來,直到4歲才診斷出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14歲時視力突然下降,以為是近視,結果經檢查竟是罹患棘手的虹彩炎,為高致盲疾病,導致後來右眼失明,目前以經生物製劑治療左眼視力還有0.3。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