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疼痛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麻醉科醫師為你解析原因
因為慢性疼痛常會造成次發性的自律神經失調,比如憂鬱、失眠、焦慮、暈眩、鼻塞、眼睛乾澀、胸悶、心悸、呼吸不順、胃食道逆流、頻尿、情緒失調等, -
難治性慢性疼痛吃藥也沒用? 脊髓刺激療法助降低5-7成疼痛
難治性慢性疼痛,常見於脊椎手術後疼痛症候群、外傷導致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神經根病變、周邊神經病變等。 -
神經痛病人恐缺維生素 內外兼顧治療有效舒緩疼痛
在台灣,許多神經疼痛的病患多是因缺乏維生素所造成,像缺乏維生素D時,會因腸道對鈣質吸收變差,造成肌肉收縮無力;若缺乏維生素C時,則會因疼痛閾值下降,容易感到肌肉痠痛。為讓更多民眾能兼顧藥物及營養調理,台灣疼痛學會、奇美醫學中心與嘉南藥理大學主辦台灣疼痛醫學會年會暨國際研討會,呈現新世紀的疼痛醫學。 -
恢復受損神經 細胞骨架蛋白質是關鍵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團隊發現,受損的痛覺神經能否再生、復原,需要一種關鍵分子─神經細胞骨架蛋白質Advillin,若將其作為生物標記物,可有利準確診斷並治療坐骨神經痛、糖尿病疼痛等由神經損傷引起的神經病變痛。 -
糖友莫忍痛! DPNP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患者是否常有手腳麻、刺痛,甚至有被電到的感覺?千萬別輕忽!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痛(DPNP)。世界糖尿病日前夕,呼籲糖友應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查,及早接受正確診斷、治療,遠離截肢的威脅。 -
睡覺足有百鳥啄 血糖控不好神經痛上身
32歲張小姐有糖尿病。有一陣子睡覺常覺得腿痛、有刺痛感,就像被幾百隻鳥啄,檢查才知道是糖尿病導致周邊神經痛,及早檢查、治療,免去截肢風險。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潰瘍、壞死,必須面臨截肢的原因之一,且因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疼痛-糖尿病周邊神經痛初期症狀常易被忽略。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