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症治療新曙光!「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盼提升社交、認知能力
目前自閉者的協助方式以行為治療為主,但效果有限,且個別差異大,藥物治療亦無法改善自閉者的核心困難 -
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童確診攀升! 「雙軸兼治」減輕家長教養壓力
隨著小家庭型態增加,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青壯世代成為了夾在中間的三明治族群,如孩子有情緒行為障礙相關行為,更會加重父母照護壓力;沉重的壓力會影響睡眠、食慾、情緒、甚至有輕生的意念等。 -
研究:特定益生菌,可望改善自閉症行為問題
某些益生菌可以緩解自閉症個體的胃腸道症狀並改善行為問題。 -
他不是「壞孩子」! 專家呼籲父母重視神經多樣性議題
神經多樣性青少年,像是患有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較一般人慢,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
早期療育的重要性!早療如何改變自閉症、發展遲緩及過動症孩子的命運
早期療育對孩子的發展相當重要,家長在專業的幫助下能更容易辨識早期徵兆及有效的介入策略;無論孩子在任何年齡階段,只要有困難,就應該及早治療,因為孩子的腦部可塑性高,早期的治療效果會更好。 -
四歲自閉兒合併語言障礙 中醫「雷射針灸」助增強表達力!
接受雷射針灸的自閉症兒童組在語意理解、語言表達與社交互動與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分有顯著進步,尤其又以語言表達進步最明顯。 -
自閉症患者吃藥會好? 專家:常見用藥可控制相關症狀
在治療上,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癒自閉症,只能緩解或改善特定與自閉症相關的症狀,如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及易怒、衝動、自殘等適應不良行為,或是重複行為、強迫行為、焦慮、憂鬱。 -
準媽媽注意!懷孕中子宮感染發炎 孩子患自閉症風險增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表示,曾有研究發現,孕婦在懷孕階段若子宮感染導致發炎,未來孩子出生後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將隨之增加。 -
2歲仍不會說話!面對自閉症孩子家長該怎辦? 「WHO-CST」助攻
WHO-CST的課程重點則在於融入家庭情境及增進家長親職能力,引導家長正向看待孩子和尊重孩子的選擇,從孩子有動機的事物出發,並藉由親子之間共同且持續的活動,協助孩子後續的情緒調節和學習動機 -
飆罵「怎請自閉症」惹議 伊甸身障實測路人反應有洋蔥!
伊甸進行身障街頭實測,透過自閉症收銀員、挑剔的客人、弱勢親子等演員詮釋演出,觀察周遭民眾真實反應與心聲。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