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
亞洲首例!北榮「分肝種腎」移植 助8歲女童擺脫洗腎
台北榮總完成國內及亞洲首例分肝種腎移植,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利用捐贈靜脈製作延長通道,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於低體重兒童的肝臟內,經過文獻搜尋,利用肝靜脈嫁接延長血管的重建方式,僅美國曾施行2例。 -
治療慢性腎衰竭透析療法有限! 腎臟移植10年存活率高達8成5
治療腎衰竭最好的方式是腎臟移植,藉由大愛或親屬捐贈的腎臟植入病人後腹腔,恢復原本排尿排毒的功能,成功之後就不必再依賴透析治療,而病人則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移植後病人的十年存活率約有八成五。 -
血型不同也能換肝? 高難度移植手術成功完成3例
血型不同也能捐肝嗎?肝病是國人健康大敵,新肝來源可以是善心的腦死病患,也可以由五等內血親或姻親捐贈活體肝臟。過去被視為換肝禁忌的不同血型,隨醫學進步已排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已成功完成3例不同血型的活體肝臟移植手術,目前患者健康都恢復良好,經由專業醫療團隊仔細的評估及照顧,術後已能正常生活 -
器捐數量創新高! 「捨得」讓愛得以延續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施行捨得政策的國家,器官捐贈不只可以協助別人,更可以庇蔭家人,而且更順應世界移植醫療發展,陸續通過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以及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讓等候器捐的病患可以有較多的器捐來源,得以重獲新生。 -
鼓勵器捐協調 健保年增968萬支出
為鼓勵國內的器官移植並反映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辛勞,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健保署宣布讓醫院對器官摘取或移植手術診療項目申報協調費,已自今(2019)年3月1日實施,預計每年增加健保財務支出968萬元。 -
器捐人數創新高 健保給付擬給協調師
器官捐贈人數每年近200人,去創下有史以來最高達339名,目前健保署對器官摘取與移植都納入健保給付,不過關係到捐贈量在前端的勸募工作卻無給付,對此,該署目前正積極研議針對協調師和社工師勸募也進行給付,預計此新制明年初將會上路。 -
白內障術後竟失明 這招讓她重見光明
81歲的陳奶奶年初接受右眼白內障超音波晶體乳化併人工水晶體植入手術後,發生角膜水腫併發症,右眼最佳矯正視力僅到萬國視力表0.01,只能辨認手指數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有跌倒受傷的風險,最後在女兒鼓勵下接受內皮細胞角膜移植手術,快速重見光明。 -
提高配對成功率 活腎移植不限五等親
衛福部今(19)預告活體腎臟配對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若換腎者與有意捐腎的五親等配對不成功,現在放寬標準,開放不限五親等、讓有意願捐贈的親屬,可進行器官互相配對、交換及捐贈,此新措施預計最快明年元旦正式實施。 -
器捐註記傳爆撤銷潮 陳時中澄清無此事
媒體報導指出,美籍作家伊森.葛特曼一席話引起器官移植爭議後,已有許多民眾陸續撤銷器捐註記。衛福部長陳時中8日在立法院表示,每月平均撤銷人數都在50人上下,沒有暴增趨勢。 -
留愛在人間 你簽署器捐同意書了嗎?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106年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有9153人,本年度接受大愛器官及組織移植的人卻只有437人,而本年度同意器官捐贈總計11976人;陳金城副院長表示,統計顯示,能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占少數,即使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的人數增加,但還是有多數患者仍在等待適合器官。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