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器官捐贈同意卡
-
釋憲後首位伏法死囚黃麟凱器官捐贈遭拒絕 衛福部回應
身背兩條人命的死刑犯黃麟凱,於1月16日伏法槍決,而他也成為死刑釋憲後,第一位執行死亡的死囚。25年前陳進興遭槍決後,器官捐贈,但這次則無法比照辦理,衛福部表示,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明文規定禁止使用死刑犯的器官。 -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女會計師腦死 器官捐贈留大愛
根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資料統計,目前仍有11,520位等候合適器官的病人,而目前大愛器官或組織捐贈數不到600例,2023年接受移植人數為328人,捐贈總人數為326人。 -
留下心聲創造新生!器官捐贈紀念日 溫暖捐贈者家屬心
衛福部鼓勵民眾可持健保卡、自然人憑證至預立醫療決定、安寧緩和醫療及器官捐贈意願資訊系統線上預立器官捐贈及安寧緩和醫療意願。透過器官捐贈,讓生命得以其他方式延續,同時庇護家人未來在有器官移植需求下,提高配對的機會,發揮利己利他的大愛精神。 -
紀念器捐者的大愛!「聲的記憶」聆聽器官捐贈背後的動人心聲
為了紀念捐贈者的無私奉獻,醫院特別設立了器官捐贈紀念牆,並將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定為「懷恩節」,舉辦器官捐贈追思活動,讓人們共同緬懷並感念捐贈者的無私大愛。 -
認識器官捐贈 腦死之外還有心死後器捐
台灣也在2017年的時候,衛福部頒布心臟停止後死亡器官捐贈(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簡稱DCD)作業參考指引,可望增加器官捐贈來源,挽救更多生命。 -
簽署器捐卡 讓愛延續生命更圓滿
太多生前有器官捐贈意願的人,臨終時卻得不到家人幫忙完成遺願,令人嘆息。呼籲,有意器捐的成年人,可到各地衛生單位、醫療院所,或上網查詢器捐中心進一步諮詢,意願會標註在健保IC卡上,最重要的是,要及早與家人溝通自己的意願,不要讓家屬為難,這樣自己人生最後的心願也能順利達成,更能遺愛人間,造福他人。 -
器捐數量創新高! 「捨得」讓愛得以延續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施行捨得政策的國家,器官捐贈不只可以協助別人,更可以庇蔭家人,而且更順應世界移植醫療發展,陸續通過心臟停止死亡後器官捐贈作業參考指引以及活體腎臟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讓等候器捐的病患可以有較多的器捐來源,得以重獲新生。 -
「器官勸募」愛的決定 延續照亮新生命
醫院器官捐贈勸募作業中,醫療團隊、器官勸募人員面對生死交關的第一現場,臨床上遇到瀕臨腦死生命末期病患,只希望家屬能適時的放手,讓善終遺願完成。誠如陳忠蔚醫師透過積極完整病情解釋,不厭其煩以溫柔但堅定的態度回答家屬對於腦死的疑問,澄清腦死與植物人的謬誤,才能成就大愛。 -
器捐註記傳爆撤銷潮 陳時中澄清無此事
媒體報導指出,美籍作家伊森.葛特曼一席話引起器官移植爭議後,已有許多民眾陸續撤銷器捐註記。衛福部長陳時中8日在立法院表示,每月平均撤銷人數都在50人上下,沒有暴增趨勢。 -
留愛在人間 你簽署器捐同意書了嗎?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106年有效等候接受器官移植病人有9153人,本年度接受大愛器官及組織移植的人卻只有437人,而本年度同意器官捐贈總計11976人;陳金城副院長表示,統計顯示,能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占少數,即使簽屬器官捐贈同意書的人數增加,但還是有多數患者仍在等待適合器官。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