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栽種智能化循環利用並進 省人力、減碳增匯
台中區農改場一舉推進葡萄栽種智能化管理並循環利用,設置農委會首個5G基地台,感測、傳輸資訊環控溫室,可節省25%勞力,並以木黴菌加速修剪枝條分解,以現地處理減碳增匯。 -
善用分子標誌輔助育種 抗病水稻、番茄縮時育成
氣候變遷加劇病蟲害問題,台中區農改場發布運用分子標誌輔助育種技術,縮短3年、10年育成抗白葉枯病水稻台中秈199號,及縮短1/3時程、花6年育成抗黃化捲葉病番茄台中11號。 -
農委會推5項智能研發 助文心蘭花農收益多8成
切花外銷之冠的文心蘭產業可再升級,台中區農改場26日發布文心蘭智能省工循環一貫化作業的5項研發成果,只要導入產業應用,可讓品質升1個等級、A級花增產5成、農民收益多8成。 -
9年育成新水稻台中200號 全穀高纖米新選項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27日發表新水稻台中200號,費時9年育成,特性為外觀品質良好、食味極佳,可當白米、糙米飯或胚芽米飯食用,也是全穀或高纖米食的新選擇。 -
缺工新解方 台灣首台芋苗種植機誕生
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22日召開缺工新解方,台灣第一台芋用專機上路記者會,副研究員田雲生花2年時間,研究出台灣首台芋苗種植機,原先每公頃用人力種苗要7個人做8小時,現在3人輕鬆用農機即可完成,還可防蟲害。 -
春石斛蘭培育技術突破 2年產期變1年
農業技術又有突破!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費時2、3年,設計出一帖特別研發的配方肥料,可讓農曆春節上市的春石斛蘭長得快,不再隔年才開花,2年產期縮至1年就能上市了。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