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趙春山
-
印巴積怨,衝突難解
但印巴積怨已久,要想「化干戈為玉帛」,恐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
「前進東南亞」:習近平訪越馬柬三國
東南亞國家一直避免在中美戰略競爭中「選邊站」,上述中美關係的任何走向,都會讓東南亞國家站在外交的鋼索上。因此外界觀察到,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在試圖從中國尋求機會的同時,也試圖避免與中國表現得過於親密。因為他們怕受懲罰,「難從川普政府那裡爭取到長期關稅豁免」。 -
從地緣經濟看中美關稅大戰
面對川普徵收關稅產生的全球性震盪,經濟已成為影響國際政治的基礎。經濟關係影響政治關係,並可能造成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 -
看「川澤會」反映的國際政治殘酷現實
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8月 28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那一幕,讓世人大開眼界。賓主雙方在言詞上的激烈交鋒,十足反映了「弱國無外交」,以及當前美國的國內和國際政治現實。 -
美俄會談幕後的地緣政治賽局
本月18日,由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率領的兩國「高層級團隊」,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行了長達4.5小時的會談。這次會談並沒有為結束俄烏戰爭提出具體辧法,但卻讓美俄關係出現「止跌回升」的效果。 -
川普打「關稅牌」,爭取「美國優先」
川普發動關稅戰是「無差別待遇」,甚至美國的傳統盟友印度、日本和歐盟,被認為受創最重。其實,關稅是川普對外談判的工具,目標不僅是獲取經濟利益,還包括政治和外交利益,促使「美國再次偉大」。 -
川普外交的「三大挑戰」
美國總統川普二度入主白宮,《紐約時報》預言他回鍋後,美國的內政外交會全面翻轉。在外交方面,《路透社》盤點川普就任後將面臨下列3大挑戰:俄烏戰爭、中東危機和美中關係。 -
日本外相訪華,「趕搭巴士」?
日本的外交神經高度敏感,岩屋毅此行可以視為日本在川普下個月上任,在外交方面的一項「超前部署」。根據川普第一任期內的外交作為,日本擔心他未來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中政策,皆充滿諸多不確定的變數。 -
南韓「戒嚴之亂」餘波盪漾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本月3日突然發布緊急戒嚴令後,韓國政局立即陷入一片混亂。有人形容這是一場戲劇性的政治風暴,不僅對韓國的民主化形成重大考驗,也將為周邊地區投下一個不穩定的變數。 -
「重商主義」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曾透過對外經援,協助歐亞盟國脫離戰火的摧殘,並重建家園。美國也因此得以在「眾星拱月」下,維持當今世上唯一超強的地位。但川普第一任的「退群」行動卻被貼上孤立主義的標籤,他第二任就能因此讓美國再次強大?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