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病灶! 克服腸鏡盲點確診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少數病人會有血便問題,疾病初期容易被誤認只是單純腸胃炎或腸躁症,而被患者忽略。小腸疾病較難以利用傳統腸鏡檢查一窺全貌,臨床上會仰賴膠囊內視鏡補足此一盲點 -
56歲男血便揪不出病因 吞「膠囊」內視鏡解出血危機
膠囊內視鏡操作簡便,病人在吞下類似膠囊的攝影機後,此攝影機會在約12至13小時內持續拍攝小腸內部影像,同時將影像傳送至訊號接收器,待檢查完畢後,膠囊內視鏡會隨糞便自然排出丟棄。 -
服用膠囊咬破吞入效果好? 專家示警:影響藥效還傷胃
膠囊是1種常見藥品劑型,方便吞服,但部分民眾因吞嚥困難而將膠囊打開或咬破膠囊服用,食藥署提醒,這是錯誤的用藥方式,會破壞藥物釋放速率和作用時間,進而影響藥效,或是刺激胃部,引發腸胃不適。 -
6歲男童無痛血便!膠囊內視鏡揪出病灶 確診克隆氏症
6歲陳姓男童日前上廁所時,突然解出大量鮮紅色血便,經醫師詢問了解孩子並無明顯腹痛、腹瀉、體重減輕、便秘、發燒等情形,透過胃鏡將膠囊內視鏡送入腸胃道探查病因,才從影像中觀察到病童小腸中有許多潰瘍及出血的痕跡,研判罹患克隆氏症早期,用藥治療止住出血才控制住病情,目前男童已順利出院,持續於門診追蹤治療。 -
胃鏡檢查進入新時代 膠囊內視鏡讓上消化道檢查更輕鬆
腸胃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礎,不能被忽視。無論是經常性的胃部不適,還是偶爾的消化問題,都應該重視。他建議患者一旦發現腸胃不適,應及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和檢查。 -
你吃的膠囊是動物性?植物性? 素食民眾先看仿單再吃
常見的硬膠囊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膠囊,動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明膠(俗稱吉利丁),是從動物的結締組織,如牛骨、牛皮或豬皮等提煉而成。植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作為原料的多醣體,由松木或是杉木中的纖維萃取而成。 -
腸胃道檢測害怕嘔吐感!內視鏡再進化 軟管進階成膠囊
臨床上要揪出腸胃道疾病,病人得面臨傳統內視鏡檢查,但過程中吞嚥長軟管,容易引起強烈的嘔吐感。膠囊內視鏡推出後,成為患者的新選擇,只要吞入像藥丸大小的機器,即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且膠囊內視鏡經1至3天會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腸胃檢測也變得更加輕鬆、無負擔。 -
藥水開封後可以放多久? 7大藥品劑型保存方式1次說明
台北市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張文靜建議,服用藥品前,應先詳細閱讀說明書,不管是什麼劑型,開封後一段時間還沒用完,就需捨棄,不得再使用。 -
維生素類食品查驗登記 違法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
衛生福利部於日前預告登記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查驗登記2項法規命令草案,以及廢止1項原公告草案,此三項草案將進行為期60天之預告評論期,蒐集各界意見,使國產維生素類錠狀膠囊狀食品查驗登記等相關申辦規定更為明確,使業者能有法依循。 -
鉻超標藥用膠囊案 逮捕9人刑拘45人
據公安部網站消息,經過一周的晝夜奮戰,鉻超標藥用膠囊案件取得新進展,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