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蔡兆勳院長:我們可以這樣做 讓「生死兩相安」
過去的安寧療護主要針對末期癌症病人,隨著觀念的進步,末期運動神經元病人(漸凍人)、八大非癌症末期病人等也納入其中。 -
「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再擴大 增編預算並增收安寧個案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17日出席北醫大體系攜手健保署推動在宅住院記者會表示,今年第2季將擴大到安寧病人。 -
多元安寧療護結合5大安寧輔助療法 提升安寧照顧品質
安寧療護已在台灣上路多年,主要治療目的都是以促進安寧病人身心靈平安為主,北市聯合醫院在安寧治療上,主要有5大方向,分別為寵物治療、音樂治療、芳香治療、藝術治療、園藝治療,盼藉此提高安寧療護照顧品質。 -
從瓊瑤事件看「善終權」 醫:每位病患都值得被尊重 別讓愛變成折磨
知名作家瓊瑤12月4日離世,再次引起社會對病人自主權的熱議。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指出,瓊瑤正是以自己的生命教育民眾,每個病患在疾病死亡過程不可挽回時,都應該有自主決定的權力。 -
響應世界安寧日推廣善終 預立同意安寧意願破百萬簽署
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是世界安寧日,推動安寧觀念的同時,整合器官捐贈、病人自主及安寧緩和政策,以兒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年齡層的角度,推動國人生命教育,深化不同族群民眾的善終觀念,也讓病人及家屬在道別後,不會留下遺憾。 -
預立醫療決定等於放棄治療?病主法是一種預防醫學 減輕決策壓力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一種預防醫學,在本人與家人面對生命末期時,減輕本人或沉重決策壓力的痛苦。 -
新竹台大分院「安寧電影院」 邀民眾重新認識生死議題
西元2005年英國的UK組織率先提倡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為世界安寧日,自此,每年每年都有超過70個國家地區在這一天,共同為安寧療護發聲。而新竹台大分院去年首次推出安寧電影院活動,民眾迴響熱烈,今年特別選在世界安寧日的前夕再次舉辦安寧電影院活動。 -
善終自主!預立醫療走完自己的人生 家人不受抉擇之苦
台灣2016年通過亞洲首個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拒絕醫療權擴及至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重症患者。基於對生命的尊重、為自己負責,民眾可以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透過共融討論的過程,做出最符合自己意願的預立醫療照護決定。 -
幫助末期病人走出恐懼 蔡兆勳醫師詮釋「臨終照顧」的深層意義
安寧緩和醫療的價值,以及高品質的醫療照顧,必須透過專業醫療人員的培訓與民眾的生命教育來不斷深化,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讓每位病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獲得應有的尊嚴和關愛。 -
從極度痛苦中轉念重生!「安寧緩和」讓病人重拾生命的尊嚴
病人的痛苦並非無法緩解,透過正確的照顧與關懷,能幫助他們以尊嚴和平靜走完生命最後的旅程。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