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逾9.3萬人「預立醫療決定」 自己決定怎麼活!
截至113年止,已超過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於健保卡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意願註記。 -
病主法滿6週年!兒童劇開啟對話 盼生命教育從小扎根
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6週年之際,牛爺爺的心願兒童劇首演,表演以活潑的節奏開場,帶領小朋友進入善終的生命議題,反思自己對生命的規劃及心願,並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為自己與家人共同預定醫療處置,能夠在生命結束前,好好地離開及道別。 -
響應世界安寧日推廣善終 預立同意安寧意願破百萬簽署
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是世界安寧日,推動安寧觀念的同時,整合器官捐贈、病人自主及安寧緩和政策,以兒童、青少年、成人等不同年齡層的角度,推動國人生命教育,深化不同族群民眾的善終觀念,也讓病人及家屬在道別後,不會留下遺憾。 -
急診室的生死抉擇!家屬如何在愛與理性間找到急救的平衡?
急診室的生死抉擇對家屬是情感與理性的巨大考驗,但隨著病人自主權利法及預立醫療決定的推廣,家屬能依循病人意願做出最合適的決定,減少遺憾與痛苦。 -
安寧緩和新里程 衛福部擬設基地醫院助在家善終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施行20年,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9日說,未來將更著重在宅安寧服務,研議分區指定基地醫院,整合在宅醫療、長照機構、診所等團隊,讓末期病人在家尊嚴善終。 -
安寧療護不等於沒救了 緩和醫療是舒適照顧
奇美醫學中心緩和醫學中心主任柯獻欽表示,緩和醫療就是舒適照顧,安寧療護不是毫無作為地等死,而是醫療目標的轉移,不再強調治病延命,而是著重於生活品質。 -
同志團體調查 9成民眾贊同安樂死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老同小組成員與問卷設計者楊智鈞21日在安樂死合法化相關議題看法調查結果公布記者會,公布相關調查數據。 -
家人病末難放手 家庭會議助凝共識
安寧緩和醫療可以減輕重症末期患者痛苦,讓他們在人生最後階段,避免無效急救和醫療處置,如氣管內插管、心肺復甦等延長死亡過程,讓死亡更自然更人性化,也讓死者有尊嚴。 -
是急救還是折磨 加護病房護理師的告白
是不是真的要急救?問題看似很簡單,但對末期患者,急救可能壓斷肋骨、口鼻流血、電擊時胸部一片焦黑,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林佳嬡的病房實錄,可能會讓人有更多反思。 -
推善終觀念 奇美設預立醫療照護門診
奇美醫學中心受衛福部推廣計畫委託,創南部之先,成為台灣地區第二個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的醫院,協助民眾事先自主決定具法律效力的臨終文件。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