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響應3/30世界躁鬱症日!台灣與國際攜手,共同打破躁鬱症汙名化
每年的3月30日是世界躁鬱症日,以紀念畫家文森·梵谷的生日為起點,號召全球提高對躁鬱症的認識與理解。 -
年輕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強行就醫原來是躁鬱症影響
李佳儒醫師指出,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病情,包括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規律的作息以及充足的藥物跟睡眠,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壓力,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躁鬱症情緒起伏大 專家籲:正確認知積極治療很重要!
躁鬱症是情緒波動劇烈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病人情緒會在躁期與鬱期反覆拉扯,相當煎熬。 -
情緒低落以為憂鬱症 就醫才知「雙相情緒障礙症」上身
新竹臺大分院精神醫學部鄒長志醫師解釋,雙相情緒障礙症是一種週期性出現情緒過度亢奮或情緒過度低落的疾病,同時合併出現心理、生理和行為上的其他症狀。 -
春天暴躁易怒、性慾增強? 中醫師詳解桃花癲
精神醫學中提到躁鬱症中的躁症,容易發生在春暖花開的三月,也相當於民俗間流傳的一句話三月桃花癲 -
躁鬱症為什麼要持續治療? 為了避免復發傷腦
躁鬱症患者即使處於輕躁期,整體感覺很良好,但為了避免後續更嚴重的躁症或憂鬱症折磨,也建議接受治療,如此才不會讓身心持續受損,大腦功能也可受到保護,較不會一再受到損傷。 -
53歲男離婚後性情大變 原來是躁鬱症惹禍
病人在躁症期時,要預防高危險性暴力、自傷行為,並多觀察進食情形、睡眠是否有減少。 -
躁鬱症常發作會腦損傷 長效針劑穩定病況成關鍵
躁鬱症好發於青中年族群,目前無法完全根治,若未穩定治療,一年會復發2-3次。邱偉哲主任提到,過去因口服藥物只能在體內維持幾天的效用,患者回診和服藥的頻率高,加上傳統藥物的副作用較大,輕微者皮膚過敏,嚴重者甚至會潰爛,導致患者服藥順從性不佳,復發的機會也相對提升。 -
躁鬱者情緒如雲霄飛車 醫:盡早治療不可怕
雙相情緒障礙症就是俗稱的躁鬱症,據統計,躁鬱症終生盛行率近1%,且好發於20多歲的年輕族群,男女比例大致相同,患者會以週期性反覆呈現躁期及鬱期兩極性的變化為主要表現。躁鬱症經治療控制病情後,最重要是觀察自己的症狀,一旦發覺有變化就盡快就醫。若病情復發時應盡快回診治療、按時服藥,家屬應多注意患者的情緒 -
情緒跟著天氣up和 down 多關心躁鬱症患者
情感性精神疾病常在季節交替之際特別不穩定,例如憂鬱症狀好發於秋、冬,躁鬱症的躁期則在春天最明顯,這段時間復發的病人相比平時,確實會多一些。在此時節,病人切勿停用精神藥物,應規律回診接受藥物治療,家人應多關心病人情緒及症狀,適時協助就醫,避免精神症狀復發。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