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篩檢再進化 AI輔助提升篩檢效率
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服務,並引入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影像輔助程式(下稱LDCT-AI輔助程式),大幅提升肺癌篩檢的準確度與效率。此舉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增加患者的存活機會。 -
肺癌篩檢上路週年 符合資格者僅1成接受檢查
肺癌篩檢滿週年,推估符合資格的民眾約50萬人,但第1年僅4.9萬人接受檢查,約占1成。衛福部國健署分析,新制實施都會有觀望期,將多管齊下宣導,盼高風險民眾早期發現治療。 -
肺癌為我國癌症死亡首位 免費肺癌篩檢2年1次及早防治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唯一具備國際實證、能夠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 -
安南醫院啟用「1024切全景寶石電腦斷層」 肺癌0.1公分病灶也能揪出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啟用國際醫學中心等級 8K-16cm的1024切全景寶石電腦斷層,其可偵測小至0.1~0.3公分大小的病灶,這檢查對於早期肺癌篩檢輕而易舉,加上其輻射劑量非常低,也能大幅減少民眾接受篩檢的疑慮。 -
揪出致死率最高肺癌 LDCT篩檢開辦1個月逾2千人受惠
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 -
早期肺腺癌難發現 咳喘、胸悶痛...那些危險徵兆勿忽視
除了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及居住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暴露在油煙環境下等,以及年紀大於55歲,每天抽一包菸,菸齡達10年、有肺癌家族史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最好每一至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較佳;劉柏毅醫師提醒,讓自己遠離危險因子,並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降低罹病風險,保護肺部健康。 -
肺癌如何篩檢?該選那樣? 醫師深度剖析報你知
國人肺癌的發生率持續攀升,但因為早期沒有症狀,往往發現時都已是中晚期,以至於存活率不佳。成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黃莉婷醫師表示,歐美大規模的研究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在高肺癌風險的族群中,可早期偵測能治癒的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20%。 -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及早篩檢肺癌
目前診斷肺腺癌所憑藉的工具依然以胸部X光為主,但受人為判讀侷限性,只能辨識出一公分以上病灶,還會因為腫瘤所處位置不同,影響判讀準確度。近年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輻射劑量相當於15張傳統X光片,仍在每人每年輻射劑量安全標準內,可以提高診斷正確率以及診斷小於一公分的病灶,達到及早治療的目的。 -
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協助更早發現治療
肺癌為台灣男女十大癌症之首,在確診肺癌的患者中,早期發現的比率低,多數第四期才確診,預後不佳。新光醫院一般醫學科主任徐培菘表示,該院研究統計發現,能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有助更早發現、治療。 -
失智症正確診斷 腦部正子斷層造影新選擇
目前對於失智症的診斷,除了電腦斷層(CT)及磁振造影(MRI),可評估大腦是否有結構性的異常或萎縮,還可以用正子斷層造影(PET),利用特定的造影藥劑,來評估腦部功能性變化,及早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