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篩檢再進化 AI輔助提升篩檢效率

2024-08-22 10:15:10
3544
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服務,並引入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影像輔助程式(下稱LDCT-AI輔助程式),大幅提升肺癌篩檢的準確度與效率。此舉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增加患者的存活機會。
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起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服務,並引入人工智慧(AI)技術開發影像輔助程式(下稱LDCT-AI輔助程式),大幅提升肺癌篩檢的準確度與效率。此舉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增加患者的存活機會。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肺癌已連續多年成為台灣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僅在110年就有1萬6,880名新病例。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導致五年存活率僅約10%。然而,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有望提升至90%以上。
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支持,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特別是對於重度吸菸者,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LDCT影像的判讀過程繁瑣且困難,尤其是當病灶小於4毫米時,更難以辨識。以64切電腦斷層為例,醫師在判讀時需閱覽接近400張影像,這對於醫師而言是極大的工作量。
國民健康署於110年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及專業工程團隊,共同開發了LDCT-AI輔助程式。該程式可有效輔助醫師檢測小於4毫米的微小肺結節,並提高對異常個案的準確度達25%。此外,報告輸出的速度增加了29%,肺結節特性判讀的一致性也提升了31%。
LDCT-AI輔助程式已於113年2月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許可證,並經過多家醫學中心,包括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及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的場域驗證,證實在偵測小於4毫米肺結節時,準確度達到約90%,若是偵測大於6毫米肺結節,準確度更超過90%。
這項技術的引入,不僅減少了醫師的負擔,也大大提高了肺癌篩檢的有效性,使更多患者能在早期階段接受治療,進而提高存活率。國民健康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項服務,期望透過科技的應用,為民眾健康把關。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FB】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肺癌已連續多年成為台灣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僅在110年就有1萬6,880名新病例。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導致五年存活率僅約10%。然而,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五年存活率有望提升至90%以上。
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支持,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特別是對於重度吸菸者,可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然而,LDCT影像的判讀過程繁瑣且困難,尤其是當病灶小於4毫米時,更難以辨識。以64切電腦斷層為例,醫師在判讀時需閱覽接近400張影像,這對於醫師而言是極大的工作量。
國民健康署於110年委託國立台灣大學及專業工程團隊,共同開發了LDCT-AI輔助程式。該程式可有效輔助醫師檢測小於4毫米的微小肺結節,並提高對異常個案的準確度達25%。此外,報告輸出的速度增加了29%,肺結節特性判讀的一致性也提升了31%。
LDCT-AI輔助程式已於113年2月獲得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第二等級醫療器材許可證,並經過多家醫學中心,包括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及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的場域驗證,證實在偵測小於4毫米肺結節時,準確度達到約90%,若是偵測大於6毫米肺結節,準確度更超過90%。
這項技術的引入,不僅減少了醫師的負擔,也大大提高了肺癌篩檢的有效性,使更多患者能在早期階段接受治療,進而提高存活率。國民健康署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此項服務,期望透過科技的應用,為民眾健康把關。
【圖片來源:國民健康署FB】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