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易發生「家庭衝突」? 撥打113協助求助
衛生福利部呼籲,如果民眾因與家人間發生暴力衝突,或發現身旁的親友、鄰居遭受家庭暴力威脅,可以撥打113進行求助或諮詢。 -
家暴受害者從清醒到逃離 「這幾點」必須知道
有時受暴者不是不離開而是離不開,若受暴者本人或周邊親友能夠對其背後原因多點了解,或許才能脫離家暴事件持續上演的泥沼。 -
熟人暴力易因親密被忽略 善牧籲預防從覺察開始
善牧基金會18日召開記者會發表第一線預防暴力工作成果,包含與26所大學及71間國小合作,透過教育提升學生對暴力的敏感度、打破關係中的暴力迷思、意識到暴力,以及省思自身行為、避免暴力循環等。 -
防家庭暴力 受害者應勇於尋求幫助
家暴事件層出不窮,包括肢體、言語暴力,或經濟、身體、社會隔離等,都可能成為家暴手段;過去個案曾有過度限制或揮霍家人經濟,或是不提供飲食、監控另一伴行動,甚至強迫性行為等嚴重傷害家庭成員的行為,成員遍及夫妻、伴侶、親子等,甚至近年來因高齡化社會也出現老人虐待問題。 -
16歲兄殺死15歲妹 醫籲家長莫輕忽孩子愛爭寵
去年底在台中市發生一起人倫悲劇,有位16歲哥哥殺死1 5歲妹妹的事件;很多人都感到不解,也有很多家長開始警醒,並且審視自己的孩子。精神科醫師呼籲家長,當孩子有爭寵現象時,一定要小心處理,不要等到事態嚴重,才後悔莫及。 -
長假口角多 除夕初二家暴通報高峰
假期愈長、愈容易起衝突,據衛福部保護司統計,農曆春節假期,除夕、初二都是家暴案件通報高峰,像是年菜吃什麼、紅包包多少等問題,都可能成為家暴的起火點。衛福部保護司表示,113保護專線去年共接獲12萬7246通有效電話,平均每4分鐘就有1人撥打,每天晚間7時到11時是通報量高峰,其中女性來電者占56% -
4月女嬰昏迷送醫 案情逆轉父坦承施暴
苗栗縣一名4個月大女嬰5日昏迷送醫,院方懷疑受虐,父親原供稱是哥哥抱起妹妹不慎摔落地面,經警方進一步訊問,案情大逆轉,父親坦承因女兒哭鬧,下手施暴。 -
30分鐘有1名受虐兒 6成施虐者是父母
去年有5萬多件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每30分鐘就確認1名受虐兒,其中6成施虐者是父母。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表示,身為第一線的醫事人員,是兒少保護通報的主要人員,及早發現、及早通報,能有效減少後續受虐情況。 -
男童背上有傷 父親疑家暴遭送辦
花蓮縣小五男童,疑遭父親拿水管抽打等不當管教,學校輔導老師發現男童背上有傷痕,懷疑遭家暴而通報。警方調查後,將父親依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兒少福利法等罪送辦。 -
家庭暴走導火線 夫懶散妻碎念
小孩看到父母親爭吵,易在心中留下陰影,現代婦女基金會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家庭暴走導火線主要是老婆碎念、老公消極懶散。現代婦女基金會提出3點呼籲,包括不要作烏賊爸媽,不讓家庭氛圍烏煙瘴氣;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剝奪他被愛的權利;大人要建立好的伙伴關係,讓孩子快樂第一。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