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EA:地熱能源有望成為未來穩定供能的關鍵力量
國際能源總署(IEA)13日發布首份地熱能源報告,指出地熱能源具備成為穩定能源的重要潛力,其供能規模理論上可滿足美國與印度目前總需求的水平。 -
遭指非核家園政策轉彎 總統府:特定人士斷章取義
總統賴清德昨天召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遭指非核家園政策轉彎。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今天表示,遺憾總統的談話又被特定人士斷章取義,總統在委員會的致詞,強調要在事實基礎上,以正確的資訊理性討論,這不只是價值,更是科學。 -
能源危機拉響警報 OPEC秘書長警告全球油氣投資太少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近日表示,除非全球加大對新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投資,否則消費者應做好迎接更頻繁能源短缺的準備。「歐洲和世界許多地區的能源危機敲響了警鐘,」他說,「這一切都歸咎於整個油氣行業的投資問題。」 -
尷尬!近半成民眾以為核能是發電主力
台大風險中心昨(5日)公布調查,台灣有高達82%民眾關心能源政策,但僅32%答對主要發電方式為燃煤,有44%以為是核能,但到去年為止,占比最多的是燃煤39.2%,其次是燃氣的38.6%,再來才是核能的9.3%,及再生能源的4.9%,其餘是燃油、汽電共生及水力發電等。 -
限電警戒?台電:備轉可望回歸6%
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彥秀今(30)表示,民進黨政府的能源政策,卻乏對極端氣候的意識與想像,使得近日瀕臨限電警戒的紅燈,質疑備載容量能否撐過一整個夏季?不過,台電卻保證,隨著歲修機組陸續歸隊,備轉容量6月1日將回到6%,預計夏季可維持於6%以上,台電會加強設備維護,盡力維持供電穩定。 -
再生能源,中國勢力(下)
冷戰時期,美國明白若輸掉太空競賽,會遭遇的經濟、軍事後果,於是奮而迎戰。這回,中國轉向再生能源,也是同樣的挑戰。美國所冒的風險,正是輸掉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導權。 -
挺10時睡覺 李應元:生活越簡樸越好
環保署長李應元2日對於民進黨立委林靜儀提出晚上10時後限電建議表達贊同,引發討論,李應元今(3)日表示,林靜儀是以醫生角度、半幽默方式提出這樣的建議,所以這不是政策、也沒有法律限制,他作為環境保護的機關,當然贊同人類的生活能夠越簡樸越好,能夠讓資源永續利用,不要太浪費。 -
再生能源,中國勢力(上)
現實促使中國,針對再生能源與低碳科技新增投資。中國不只著眼於國內能源安全問題,也寄望綠能產品,能成為主要工業出口產品,與俄美的石油及燃氣,一較高下。中國的目標,是成為乾淨能源的宇宙中心,銷售商品與服務,來幫助其他國家,避免環境污染。而中國現在也承認,部分歸咎於她近年的經濟成長,她自己也是污染幫兇之一 -
2017全台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啟動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7日在台北舉行記者會,公布台灣7大能源治理困境,並宣布2017全台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 正式啟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說明評比方式。 -
夏日供電 許毓仁:能源供給要有對策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許毓仁今天表示,美國夏威夷州政府提供補助,幫民眾裝設太陽能板,平均電費可省25%成本。台灣政府對未來能源供給要有對策,否則夏日供電將是大負擔。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