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以為心肌梗塞只在冬天發生! 夏天更要小心這些症狀
炎熱夏天預防心肌梗塞,盡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活動,否則應做好防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注意血壓的穩定性,若出現胸痛、胸悶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 -
高溫飆汗讓肌膚好不穩定? 盤點6大常見夏季肌膚困擾
每到夏天,高溫難耐的氣候總會讓人滿頭大汗,如果回家沒有進行適當保養,就會出現過敏泛紅、毛孔粗大、痘痘粉刺等6種常見夏季肌膚困擾。 -
熱到懶洋洋精神變不好? 5種日本人最愛夏日提神飲食
夏天氣溫越來越高,總是感到疲倦、懶洋洋、心情鬱悶,特別在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中,外出還要戴上口罩,讓人整個提不起勁!日本人認為夏天容易讓人覺得疲累,思考與行動力也變緩慢,日本人常以5種「食物」幫助身體在炎熱的夏天,能保有精神與元氣。 -
台灣史上最熱的夏天 平均氣溫高達29.54度
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28日指出,今年夏天6月到8月26日均溫達攝氏29.54度,是史上最熱一個夏季,其中今年台北出現39.7度也創歷史紀錄。 -
夏天汗臭味超濃? 醫師教你止汗劑、制臭劑個別使用時機
您有多汗、體臭的困擾嗎?止汗劑和制臭劑又該怎麼用?止汗劑最常見的是鋁鹽,透過在汗孔頂部形成凝膠來止汗,塗抹後不能馬上見效,需等待6-8小時。因此睡前是最佳的使用時機。制臭劑含有香料或稱體香劑,透過制臭劑的主要有效成分,並添加其他香味修飾體味,適合在出門前或運動後盥洗完、皮膚乾燥時使用。 -
夏日怎麼消暑不傷身? 這些最適合怕熱的你
想過水溫對身體的影響嗎?夏天站在烈陽下,全身汗涔涔,好想回家洗一個涼快的澡,吃上甜甜的冰品,解一身暑氣。知名中醫師彭溫雅提醒,民眾夏天從高溫環境,進入室內冷氣房時,可以先飲用常溫的涼水消暑,但不宜飲用太熱的水,以免流太多汗,導致水分流失,增加中暑機率。 -
夏天太熱睡不著? 醫師提醒這幾點
臥室的室溫應在攝氏15.5至20度之間。民眾可使用風扇或空調保持舒適的溫度,也可以打開窗子使熱氣消散。此外,在腳旁放一個溫熱的熱水瓶,甚至穿著舒適的襪子也可能有幫助。她解釋,「當皮膚附近有溫暖的東西時,皮膚血管會擴張,你就可以透過皮膚散熱,幫助身體冷卻。」 -
夏天想吃冰消暑 中醫三招教你正確吃冰
炎炎夏季來臨,氣溫飆高,許多民眾喜歡吃冰消暑。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王嘉涵提醒,中醫陰陽平衡理論,人體陽氣從夏至開始逐漸衰退,寒性體質的人吃過量寒涼食物,會因為陰陽失衡影響五臟六腑運行,可能產生腸胃不適、腹瀉症狀;建議民眾吃冰消暑,應注意時間及品類,且不只是冰,食用寒涼食物也應適量,慢慢吃較得宜。 -
炎夏解渴有良方 中藥茶飲可生津止渴
生津元氣飲成分中的黨參,其味甘,性平,無毒。可以補中、益氣、清肺、生津,對於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氣短心悸、虛喘咳嗽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功效;麥門冬,味甘、微苦,微寒。可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五味子,味酸,甘,溫。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寧心安神的功效 -
天熱口乾舌燥 按3個穴道有解
夏日連日高溫,常讓人感覺口乾舌燥、心煩意亂。中醫師許芳瑜說,天熱要隨時補充水分,適當補充電解質,也可以按摩特定穴道,有消暑、解渴效果,第一個穴道是心包經的勞宮穴,第二個穴道肺經的魚際穴,第三個穴道是腎經太溪穴。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