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署:春季平均氣溫20.4度 5月梅雨季雨量正常偏少
中央氣象署今(28)日舉行梅雨季展望記者會,預測今年梅雨季將於5月中下旬開始,各地平均氣溫預估為正常至偏暖,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並伴隨短時強降雨與劇烈天氣的發生機率。氣象署並指出,今年春季氣溫偏冷,台北站低於14度日數達30天,創下近20年來第三高紀錄。 -
南部持續大雨特報 南水局:典型梅雨防汛已就緒
中央氣象局對南投、台南以南等地區發布大雨特報,水利署南水局13日表示,5月至今數波降雨對舒緩南部旱象大有助益,典型梅雨報到,轄區內水庫、攔河堰等防汛工作已就緒。 -
氣象局估梅雨季鋒面最快5/6到 中南部解渴可能要等6月初
中央氣象局今天舉行112年梅雨展望記者會,預測今年5、6月的梅雨為偏少至正常機率較大,中南部解渴可能要等到6月初,提醒民眾除節約用水外,還須防強降雨、強陣風及雷擊。 -
全台進入梅雨季 高溫潮溼適合黴菌孳生香港腳來報到
梅雨來臨,多雨加上氣溫25至30度環境,這個季節最適合黴菌孳生,只要腳掌腳趾潮溼,又悶在鞋襪中,很難不會罹患香港腳。 -
梅雨季體內代謝失調 溼疹、汗皰疹恐爆發
時序入夏,氣溫逐漸升高,加上梅雨季節報到,空氣潮溼,更加導致體內溼氣不易排除。一旦體內留存過多溼氣,不少過去罹患溼疹和汗皰疹的皮膚病患極易在季節交替之際爆發病症。 -
連日大雨水庫「解渴了沒」?
天氣風險公司表示,隨著梅雨鋒面與西南氣流北抬,今年的梅雨季宣告結束,雖然今年沒有典型的梅雨鋒面犯台,但6/14起兩顆熱帶低壓+西南氣流,為南部水情拉了尾盤,從6/14-20短短7天,南化、牡丹、曾文水庫的蓄水量各上漲了32%、39%、16%,北部水庫也小有進帳,不無小補。 -
梅雨快閃 雨量246毫米創19年低
今年梅雨來去匆匆,除了創最晚報到紀錄,就連雨量也少的驚人,創下近19年來最少紀錄,所幸連日大雨,替水庫進帳水量,暫解民生用水危機! -
端午遇梅雨菜價升!菜販:恐還有一波
端午假期即將到來卻碰上梅雨來襲,葉菜類價格受到預期心理影響已經連續兩天上漲,包括青江菜、蚵白菜都漲了3到5元以上,而應景蔬菜長豆更漲了4成左右,菜販表示這還不是最大漲幅,後面可能還有一波漲價來襲。 -
梅雨季來囉! 當心這些病擾人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一到梅雨季節,天氣潮濕悶熱,總是讓人感到濕熱難耐。悶濕的天氣影響健康甚鉅,常會導致人體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關節肌肉疼痛、痛風、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和心悸等問題;所以,在梅雨季來臨時,可得要小心防範,才能享有健康! -
暴雨將來搶菜 青江菜、小白菜漲五成
今年首波梅雨滯留鋒面加上西南氣流,今日開始全台將連續大雨或豪雨,小白菜、青江菜等葉菜類漲幅多,主因前2天中部產區大雨影響採收,供應量減少加上民眾預期心理需求較強,希望多屯一些菜,所以菜價變貴。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