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春季平均氣溫20.4度 5月梅雨季雨量正常偏少

2025-04-29 11:34:20   465

中央氣象署今(28)日舉行梅雨季展望記者會,預測今年梅雨季將於5月中下旬開始,各地平均氣溫預估為正常至偏暖,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並伴隨短時強降雨與劇烈天氣的發生機率。氣象署並指出,今年春季氣溫偏冷,台北站低於14度日數達30天,創下近20年來第三高紀錄。

中央氣象署今(28)日舉行梅雨季展望記者會,預測今年梅雨季將於5月中下旬開始,各地平均氣溫預估為正常至偏暖,雨量則為正常至偏少,並伴隨短時強降雨與劇烈天氣的發生機率。氣象署並指出,今年春季氣溫偏冷,台北站低於14度日數達30天,創下近20年來第三高紀錄。

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梅雨季通常落在每年5至6月期間,主要受冷、暖氣團交互作用影響,形成滯留鋒並帶來持續降雨。今年預估梅雨鋒面有機會在5月中下旬建立,期間易出現短時強降雨、豪雨甚至冰雹與龍捲風等極端天氣事件。未降雨時,氣溫亦偏高,天氣多變。

根據氣象署統計,近年梅雨季總雨量雖未顯著增減,但降雨型態呈現「更集中、短時強降雨頻率更高」的趨勢,顯示極端天氣風險日益提高。以往最高累積雨量出現在2012年(891毫米),最少則為1980年(193.4毫米),顯示梅雨降雨年際差異極大,預測困難度也隨之提升。

依據氣象署綜合各國數值模式與海氣分析顯示,赤道太平洋海溫已趨於正常,並將維持至夏季,有利梅雨鋒面發展。然而,對台灣的降雨影響可能偏少,尤其5月中南部地區雨勢可能不足。氣象署指出,今年5至7月整體氣溫偏高機率大,其中5月氣溫正常為主,6、7月則偏高;降雨方面,5月正常偏少、6至7月正常偏少。

以梅雨季雨量正常範圍為例,氣象署資料顯示,台北5月正常雨量應落在166.8至291.6毫米之間,5至6月累積雨量為499.6至731.5毫米;中部地區如台中則為455.9至635.3毫米,南部台南則落在325至577.3毫米,顯示中南部山區仍為主要雨區,是當地水資源重要來源。

除了對梅雨季的預測外,氣象署也回顧了今年春季(2至4月)的天候特性。陳怡良指出,今年春季受到頻繁北方冷空氣影響,造成整體氣溫偏冷,11個平地測站平均氣溫僅為20.4度,為2011年以後第三冷,台北站出現低於14度的天數達30天,為近20年來第3高紀錄。

降雨方面,今年春季雨量整體略高於平均,累積雨量達321.3毫米,高於平均值282.8毫米。2至3月為偏多、4月為偏少,顯示氣候變化持續呈現不穩定狀態。

面對即將到來的梅雨季,氣象署提醒民眾與地方政府應及早做好防災準備。梅雨季為台灣汛期開端,不僅降雨不穩定、易釀豪雨,未降雨期間也可能出現高溫、乾旱。尤其南部地區若降雨偏少,恐加劇水情緊張。

氣象署特別呼籲,地方應及早進行排水系統清淤、水土保持與坡地防災準備,尤其是對降雨承受能力較低的地區,必須強化應變能力與防護措施。民眾則應密切注意氣象預報,慎防短時強降雨引發的積水、土石流及交通中斷等風險。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介紹
延伸閱讀

社群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