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類風濕關節炎
-
研究證實:1類病人服用科學中藥,助降低5成罹患慢性腎病風險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曉瑱指出:過去雖證實非類固醇止痛藥為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科學中藥對止痛與腎臟有保護效果,但未有研究驗證兩者的相關性。如今已證實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科學中藥,能有較低的慢性腎病風險 -
小孩也有關節炎? 留心病因不單純
剛上小學的垣垣總是活蹦亂跳,這陣子卻老是跟家人反應腳踝的關節疼痛;媽媽剛開始以為是孩子在學校扭傷,於是帶著垣垣到國術館喬一喬;但垣垣的疼痛沒有改善,反而症狀加劇,甚至連膝關節、腕關節都開始痛起來。這才開始懷疑可能不是單純是運動傷害,於是趕緊帶垣垣到大醫院檢查,經過風濕免疫科確診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
這健保重大傷病 女比男多3倍
關節發炎腫脹、變形、疼痛,從行動不便發展至最後可能四肢開始無法完整運作,這些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的日常寫照。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因為體內免疫系統異常,攻擊自體正常細胞,造成發炎、破壞組織,需終身治療,屬全民健保重大傷病範圍。 -
一場秋雨一場寒 類風濕關節炎來報到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慢性、發炎性的自體免疫性關節炎,主要會侵犯可動關節,尤其是滑膜組織,再進而侵蝕軟骨、硬骨及其周邊組織,導致關節破壞變形,是國人常見的發炎性關節炎。 -
類風濕關節炎 未及時就醫合併肌少症
66歲張姓婦人20多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因未及時就醫治療,關節逐漸變形、肌肉萎縮,體重下滑加上關節發炎、疼痛,行動上的限制,導致合併肌少症。 -
冬季好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妙手回春
冬季是類風濕病的高發期,民眾保健相當重要,此關節炎只能抑制症狀惡化,而無法根治,發病後要與它共此一生,但可透過中西醫有效控制。把握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原則治療,加上中醫針灸等,掌握患者病情,發揮中醫優點,可改善關節疼痛,更可促進正常的活動。 -
罹類風濕性關節炎 她拖10年變殘廢
一名20多歲女性,莫名出現關節疼痛,就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她害怕服用西藥傷腎,反而求助坊間偏方;10年後,再次回到醫院時,她的手指、骨盆、膝蓋等全身各處關節都已嚴重變形,只能靠輪椅代步,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醫囑。
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