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振源:民進黨應凍獨 加入兩岸互動

王張會後緊接著連習會,兩岸互動進入全新階段,對台灣與民進黨的影響受到關注。民進黨主政時的陸委會副主委
王張會後緊接著連習會,兩岸互動進入全新階段,對台灣與民進黨的影響受到關注。民進黨主政時的陸委會副主委、政治大學國發所所長童振源接受訪問時表示,兩岸交流從過去半官方到官方接觸跨出了一步,國民黨政府與大陸政府的溝通層次愈來愈提升,但民進黨至今無法與他們對話,導致部分議題回應有落差。民進黨應該想辦法變成兩岸溝通過程的一角,成為紅藍綠互動的一員。
童振源認為,民進黨長期無法參與兩岸溝通過程中的一角,直接的後果就是共產黨與國民黨所達成的協議,不是被迫接受、就是完全反對,無助兩岸互動。同樣地,國民黨一直排除民進黨,不讓代表另一半人口的政黨參與兩岸協商,也直接導致國民黨政策無法獲得多數人民支持、很辛苦,藍營雖宣稱兩岸為強項,實際上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滿意度也很低。他說,國民黨長期不跟民進黨溝通,是國民黨兩岸政策失敗的原因之一,為了台灣的整體利益,藍綠應該先建立內部共識。
有實際處理兩岸事務經驗的童振源認為,民進黨應該進行政策調整,包括凍結台獨黨綱、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在總統府底下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以“憲法各表”做為兩岸互動基礎;以華人認同、民主中國做為兩岸重要的互信基礎。
他說,上述四點政策調整建議,一方面可解決民進黨與大陸互動的障礙,另方面解決國民黨與民進黨互動的障礙;同時,啟動與大陸互動基礎,而長期解決之道就是要建構更宏觀架構。童振源認為,如果民進黨能夠做到這四點的話,他相信民進黨與共產黨的互動會超越國民黨,國民黨偏向企利益,也缺乏民主自由價值,許多人都有質疑。
至於,馬習會能否成形,童振源觀察,就台灣來說,馬習會的目的是,馬要建立個人的歷史定位,但因為很多問題現階段還無法處理,政治問題一直沒有共識,經濟、社會及公共議題則已透過海基海協處理,要突破的只有政治議題。然而,馬英九並不打算處理政治議題,而且也沒有內部共識,因此,只是創造他個人的歷史定位。
童振源也說,對大陸而言,馬習會對習近平也有歷史定位問題,習的重點在於推動政治談判,他上台後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現今已有一些成果,包括與民進黨互動、和平論壇、王張會等,其步驟很清楚。
他認為,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兩岸關係發展5年,因為沒有政治基礎想要進一步突破很困難,“九二共識”的基礎不夠,中方希望有一個更完善的框架。這個框架必須透過政治談判,包括外交與軍事等無法透過談判的議題,也要找到處理方法,否則,兩岸發展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尤其是2016問題,如果2016政黨再輪替,恐怕回到衝突面向。馬習會對習近平來說,雖有歷史定位的問題,但不是最迫切的議題,反倒是馬英九任期只剩下2年,習才剛上台,時間站在習那一邊。
童振源分析,國共政府對馬習會的場域、身分、議題各有不同思考。場域方面,台灣想要國際多邊場合會晤,大陸則有困難,因為這不只是馬習會問題,還牽動要不要跟其他國家領袖見面的問題。
在議題方面,如果馬習在國際多邊場合會晤,議題是由國際組織設定,議題會很清楚,也不須重新設定,比較單純,但大陸已拒絕多邊。若是雙邊會晤,會牽涉到身分與議題問題,如果是雙邊的話,一切議題與身分都要重新談起並設定,台灣也沒有內部共識。
【中評社/記者 鄒麗泳】